不怕吃闭门羹 就怕服务不到位 陈晓东表态:要把温暖送到居民心坎上
日期:2019-11-11 来源:望京街道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人物名片
姓名:陈晓东
年龄:67岁
所在社区:花家地北里
花家地北里有这样一支敬老爱亲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1月,由最初的12人参与,现已发展成为将近20人的志愿服务组织。花家地北里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社区党委委员陈晓东担任服务队的队长。服务队整合社区菜车资源,坚持每月两次看望社区90岁以上老人和孤寡老人,并送去蔬菜和水果,再与老人一起聊聊家常,打扫卫生,了解老人一周的生活状况,真正做到一帮一精心关怀。“老党员,新先锋,职务可以退休,党的身份永远不能退”是他时常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风雨无阻 自掏腰包送菜到家
今年2月底的一天,隆冬时刻又遇大风,走在路上几乎能把人吹飞。天气十分恶劣,17号楼的郑淑敏脚步蹒跚地走出家门,家里没菜了,她要出去买点菜回来。这时,一阵大风,把郑奶奶吹了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郑奶奶犯了难:不去吧,家里一点菜没有了,吃什么?去吧,这么大的风,自己年纪大了,万一摔一跤,可怎么办?
正在郑奶奶犯愁的时候,花家地北里敬老爱亲服务队的队长陈晓东正好路过,他看到郑奶奶,了解了情况后,说道:“今天是我们服务队的送菜日,我送您回去,一会儿再把菜给您送来!”郑奶奶高兴地说:“好、好、好,我正犯愁呢,就遇到了你们!”陈晓东把郑奶奶送回了家,就马不停蹄地组织队员去供应商处取菜,给各位老人送去。
关于供应商,这里还有一个暖心的小故事。敬老爱亲服务队成立伊始,花家地北里社区党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党委书记黄山和服务站站长主动联系到菜车进社区的菜农,菜农了解到服务队的初衷后主动表示要献爱心,为社区里的高龄独居老人免费提供蔬菜,由敬老爱亲服务队送菜到家。
但是到了供应商那里,才发现因为天气原因,送菜车来不了。这么恶劣的天气,像郑奶奶这样的老人如何出门买菜?陈晓东沉思了一下,说道:“咱们答应了老人今天送菜,不能说话不算数啊!我们自己掏腰包,去周边的社区买菜,给他们送过去吧!”一家人吃不了多少菜,但是给社区的老人每家都送一份,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尽管服务队的成员都不富裕,但是大家没有犹豫,在陈晓东的带领下,大家凑钱跑到别的社区买了菜,给社区的老人们送了过去!老人们收到菜,纷纷感慨地说:“这种天气,你们还挨家挨户送菜,真是难为你们了!”
每每送菜到家,老人们总是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陈晓东笑着说,“我们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事,对老人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帮助。但是我们想让大家知道,他们有人挂念、有人关心,我们想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里。”
也曾受挫 初献爱心吃到闭门羹
如今和老人们相亲相爱的场景是敬老爱亲服务队队员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结果,在服务队献爱心伊始,他们也曾遭遇闭门羹。
刚开始入户为老人送菜时,很多老人不理解,觉得哪儿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这些人肯定没安好心,经常把服务队的队员拒之门外;一些老人的子女和亲属,也质疑服务队的目的,质问他们:“你们到底想干嘛,是不是想靠这一套骗老人的钱?”声音从紧闭的大门中传来,队员们无奈,只得把蔬菜放到门口,随后离开。
这不仅给服务队的工作带来了困难,更重要的是,寒了服务队队员的心。一些队员甚至提出了要退出:“做好事,还让人怀疑是骗子,太憋屈了!”陈晓东一边安抚队员,一边上门入户走访,拿着自己的党员证诚恳地对老人们说:“您看,我是党员,我们的服务队是社区组织的!党员能骗您的钱吗?社区能骗您的钱吗?”经过陈晓东锲而不舍地走访,大家逐渐接受了服务队。所谓日久见人心,服务队热心而无私的服务,最终赢得了老人和家属的认可。现在服务队队员再上门送菜,老人们总是会热情地拉着他们的手,再三挽留他们留下来吃顿饭再走!队员们婉拒了老人们的好意,就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为下一户老人送菜。
敬老爱心服务队的服务范围远不止这些。在陈晓东的带领下,他们建立了8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档案,服务队成员分组包户,定期走访,跟老人们聊天天,关心老人的生活,解决老人的困难。他们还为不便出行的老人代买生活用品,定期给老人理发、打扫卫生,让老人们干干净净地过好生活的每一天。队员们经常说:“我们都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服务不停 带动邻里共建家园
“社区党员每半月都来看我,跟我聊天打扫卫生,啥也不图就图我高兴,那我也得做些什么。”家住15号楼的刘凤琴今年94岁,儿女孝顺、身体健康。她对敬老爱亲服务队的行为深受感动,执着地要为社区出一份自己的力。楼道里脏乱,刘奶奶主动要自己清理,门楼的平台有堆积的垃圾,刘奶奶就让儿子进入平台进行清扫。敬老爱亲服务队的队员们看后深受感动也备受鼓舞。“觉得做的一切都值了,我们做的只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事,但是他们能给我们这样的反馈,我们很感动。”陈晓东感慨道。
陈晓东生于1952年,生活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70年来的飞速发展,他想都不敢想。原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但是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花家地北里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社区党委委员,他一直在努力着。他带头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规,他与时俱进,利用微信群、网络平台等,把教育全面覆盖到每一名党员。针对部分年老体弱,家务事繁多,参加支部学习活动困难的党员,他还建立了党员联络小组,由老支部书记匡政宗同志担任联络小组长,长期电话、微信联系、入户走访等进行感情联络,了解党员们的思想动态,并传达党内文件精神,把党组织的关心和关爱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串百家门,知百家事,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热心服务社区居民,陈晓东也因此荣获了2018年朝阳区“十百千万”优秀党员志愿者称号。 他经常满怀深情的对社区工作人员说:“老党员,新先锋,职务可以退休,党的身份永远不能退。”
记者手记: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陈晓东和敬老爱亲服务队,都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做的也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但是,能把小事坚持做下去,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正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花家地北里正是因为有许多像陈晓东这样的党员和志愿者,才为社区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他们是社区里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