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这一路,走了四十年

日期:2019-07-19 来源:金盏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一次青年时代的选择

    一份痴心不改的工作

    一场持续40多年的奉献……

    张福华,一位昔日的赤脚医生,一位普通的党员。他经常背着药箱穿梭于长店村千家万户,村民们生病时渴望的眼神,病好时开心的表情,支撑着她坚持走过了40余年的行医路。

    “既然选择了就得干好”

    少年时期的张福华就勾画出自己的梦想蓝图,决定做一名医生。医改前,她白天跟着一位老中医学习,晚上阅读大量医书,刻苦啃读。无数个不眠之夜,张福华在挑灯夜读中,医术渐趋进步。后又四处出诊,耳濡目染,年仅20岁的她,就成为乡村赤脚医生。

    她从1970年开始在卫生室工作,这一干就是40余年。任村医务工作者期间经历了医改和合作医疗,不管形势如何、不管工资多少,她依然走进千家万户,一心只为服务百姓,不但给百姓看病,还担负起270多名儿童的预防工作,有耐心,有热心,重医德,践行着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就得干好”,40余年来,张福华从来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坚守着,深夜时接到电话去往病人家里为病人诊病,也实在是正常不过。

    有一次,她正值夜班,一孩子发热昏厥,她与同事赶忙一同抢救,满头大汗仍不肯放弃。半个小时后,孩子终于醒了,脱离了生命危险。那一刻,对于张福华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当然,40年的坚持肯定离不开家人的全力支持。“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了我老伴这么个好人儿,不管从家庭还是事业上都很支持我。”张福华说,“孩子1岁那年,要值夜班,根本顾及不上家里,经常是孩子搁家就走,老伴就抱着孩子去卫生室陪着,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援”。

    为了让自己的医术更精湛,张福华多次进修,不断加强学习,从赤脚医生考到职业医生。一路走来,她的年龄在增长,而医术也日渐精湛。而对病人负责、对学术执着的高尚医德也令人仰望不止。平时在给群众看病的同时,她还一边宣传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风里来雨里去为人民服务。

    “有困难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

    “累也是真累”,回忆起生活的点滴,张福华几度潸然泪下。2010年乡医退休后,她就一直担任长店村党小组组长。拆迁腾退期间,她带头签订补偿协议,在周转地居住时坚持不懈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党组织和群众的联系员,自发组织流动图书室活动。在建党90周年时,她还组织各党小组在酒仙桥将府家园开展民主座谈会,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倾听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正面宣传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身为一名党员,我要用自己的一切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凡是党组织活动都有她的身影,乐于助人,不忘党恩,始终发挥着一名老党员的余热。她就是这样一位爱党,爱组织,爱家园,爱金盏长店村这片热土的老党员。

    在党建楼门文化建设中,张福华带头宣传楼门文化,自制楼门单元展示板,自掏腰包,不计个人得失,使居民对楼门建设有了认同感,楼门建设才得以稳步开展,可谓是党建楼门文化建设的“先锋者”。不仅如此,她还是红色义工医疗志愿队的“领头雁”,利用自己医疗专业知识,在每月10日,定期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医疗讲座、谈养生、说保健,余热不减,勇于奉献,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认真了解基层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收集社情民意,带头维护着社区的和谐。

    除夕夜,她还组织党员志愿者们为社区护平安的值守人员包饺子,让不能回家的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做好事,默默坚持,无私奉献,她这种高尚的品质深得街坊邻居们的高度评价。

    “忆苦思甜,要知足常乐”

    在张福华的记忆中,年轻的时候,家里情况不太好,为让父母知道自己过得挺好的,就必须去姑姑那里借衣服穿。不仅衣服要借,住房、温饱也是问题。9口人住在一起,吃喝也仅限于勉强,最让她头疼的是一刮风下雨就要担心房子有没有漏雨。而今,搬迁上楼后,自己跟老伴单独住,早上起来遛弯,日子过得很舒心。

    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得到了双提升,现如今医疗技术走上科技化的道路,这是令张福华最欣慰的。出门就是汽车、高铁等,让她着实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新月异的发展。“都是党领导得好啊……现在能住上小区房,我很知足了。就想再发挥自己的余热多干点事”她说,“忆苦思甜,只有经过严寒的人才明白太阳的温暖,我们要知足常乐”。

    手记:72岁的张福华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交谈中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福华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播撒着点点爱心,践行着自己的为人准则。但正是她的平凡善举,温暖了身边无数的人,传递着新时代向上向善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