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四乐益空间 奥运村街道双泉没有陌生人

日期:2018-04-02 来源:奥运村街道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驿站,古时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场所。对于旅途中的人或是需要帮助的人来说,驿站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温暖。
    双泉社区“四乐驿站”自2015年挂牌成立以来,服务了数以千计的社区居民,让居民及其家庭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社区的温暖。这种旨在创造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互济互商的现代“驿站”也给双泉社区赢得了 “双泉没有陌生人”这个特别的标签。
    助乐驿站,福乐驿站,快乐驿站,阅乐驿站,四个“驿站”各具特色,相映成辉,连接着双泉社区蓬勃的春天。
    助乐驿站:邻里相助 党员领先
    2017年10月,双泉社区汽修一厂退休职工刘玉杰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在人民大会堂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这位十年如一日开展帮扶社区老弱病残活动的老党员就是助乐驿站的带头人。
    2009年,刘玉杰带领几名党员组建了“春雨行动志愿服务队”,与辖区残疾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结对子,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行动。社区党委、居委会及时给与支持,投入资金24000元改造老年活动站,配备服务设施,成立助乐驿站,并为志愿者们配备了统一的服装。从此,助乐驿站成了志愿者们的家,更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有了贴心的盼头。
    助乐驿站的志愿者们以党员为主,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他们主动帮扶老人,巡逻站岗,维护环境,义务陪伴,在小区形成了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好风气。
    空巢老人刘大妈深有感触,她亲切地称呼帮扶自己的志愿者李明芬为“闺女”,她说,只要一个电话,拿药,送水,购物,甚至去医院,李明芬都能随叫随到,亲自陪同,这个贴心的志愿者就是自己的“小棉袄”。
    从春雨行动志愿服务队到助乐驿站,双泉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扩大,由最初的3名发展到今天的64名。刘玉杰说,我们党员是一群特殊的人,为身边的老人、居民服务,给他们送去温暖,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助乐驿站的志愿者愿意成为全社会、乃至国家的榜样,影响更多人,服务更多人。
    快乐驿站:一起快乐 一起成长
    坐落在京藏高速路旁的双泉百姓文舞会所是双泉社区的文化建设基地,也是双泉社区“快乐驿站”的主会场,社区一批批舞蹈队、合唱团成员在这里勤学苦练,登上了大舞台,走进了军营、商场。
    2月1日,从这里走出的一台高水平的儿童剧《雪孩子》成为国家艺术基金的奖励对象,这也是“快乐驿站”自2015年授牌以来走出的最高水平的文化作品。
    “快乐驿站”是服务社区居民的文化阵地。面对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如何寻找到专业的师资力量成为社区党委的头等大事。2015年,社区与北京手拉手艺术剧团达成资源互助互惠合作,由专业院团派驻的老师为社区居民提供声乐、舞蹈、戏剧、戏曲、少儿书画等专业水准的辅导教学,让双泉百姓艺术团成长迅速。另一方面,双泉百姓文舞会所的排练厅也向手拉手剧团提供一定的排练时间,从此,“快乐驿站”成了双泉社区居民与手拉手剧团一起出发的文化前沿。双泉社区舞蹈队、合唱队、柔力球队与手拉手剧团错峰排练,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手拉手剧团还为居民提供了专业演出观摩票,让社区1000多人次走进剧院,接受舞台艺术的熏陶。一位家长带着孩子观摩完演出后特地赶到“快乐驿站”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这位家长表示,“快乐驿站”是社区文化的代表,正是因为双泉社区“一起快乐,一起成长”的文化理念,居民才得到了这样的回报,希望这样的回报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福乐驿站:着眼小家 福乐大家
    社区的楼房越盖越高,邻里的来往却越来越少,如何做好居民服务的问题摆在了基层党委的面前。2013年,双泉社区尝试建立“新型邻里关系”,从主办加强邻里之间联系的活动到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再到开辟固定的沟通交流场所,一个集公益服务、教学、托管为一体的活动中心应运而生,这就是双泉社区2015年授牌的“福乐驿站”。
    “福乐驿站”坐落在双泉社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楼上楼下共计300平米,提供以成长启航、银龄关爱、便民利邻共三大类八项服务内容,让辖区各年龄段的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享受诸如幼儿早教、邻里便民、老年餐桌、四点半课堂、老年书画、儿童乐器培训等服务。
    爱好书法的孙师傅刚来北京时很担心自己的爱好就此放下,没想到,在双泉“福乐驿站”,竟然有老年书画培训班。他每天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外,成了书画班最守时的学生,孙师傅很自豪地说,没想到社区还能提供这样的服务,这些课程在老家要去老年大学才能学到。
    至今,“福乐驿站”每天服务社区500人次,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
    阅乐驿站:爱心加持 润物无声
    管理一所图书馆除了需要必要的图书,还需要细心的管理者。双泉社区的“阅乐驿站”是一所特殊的图书馆,3000多册图书,一年365天提供免费阅读,而工作人员全部是社区里的志愿者,这份爱心加持,让周边居民学生受益匪浅。
    考虑到双泉社区里坐落着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本着“服务居民,方便学生”的理念,2016年,社区党委在学校旁设立了“阅乐驿站”。2017年,社区通过朝阳区“创享计划”申请到了经费添置图书,并专门辟出房屋为学生提供就近的阅读室。可是,“阅乐驿站”的值守人成了大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退休党员闫福林走进了图书室,他成了图书室第一个志愿者值守人,在他的带动下,目前“阅乐驿站”有了6位志愿者分班值守,为读书的学生与居民提供服务。
    随着“阅乐驿站”影响力的扩大,社区里的一些居民还纷纷捐赠图书,每天看书的小学生达到30人次。据统计,自成立以来,“阅乐驿站共接待了近3000名阅读者,共借出近2000册次图书。居民称赞,小小图书室,牵着众人的梦想,在爱心的加持下,向远方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