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东湖街道着力推进望京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日期:2018-03-21 来源:东湖街道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3月13日,东湖街道办事处召开望京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工作专题会,工委书记倪东新、办事处主任徐继锋和全体机关干部、科室负责人、社区书记全部到场并依次发言。
    会议主要研究东湖地区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增强配套服务能力,打造集工作、生活、休闲为一体的高端品质社区与望京国际人才建设发展同步推进、同频共振,不断加快集聚国际高端人才社区的建设步伐。
    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是优化首都引才聚才用才地方品质、提高北京吸引集聚国际人才能力的重大举措。朝阳区作为首批四个试点之一,研究制定了《朝阳望京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将以望京区域(电子城北区、西区和大望京)为核心,全方位营造适合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发展、和谐宜居的“类海外”环境,打造创新研发的国际化发展高地,形成顶尖人才集聚区,建设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区,建成国际人才社区示范样本。
    作为试点区域之一,除地理和交通上的优势之外,东湖街道还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为打造国际人才社区良好奠基。
    一、产业特色突出
    地区法人单位3237家,各类企业有2816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跨国公司总部5家、外商投资企业105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9家。2017年累计形成区级收入7.92亿元,同比增长7.45%,完成全年任务111.2%。各类企业以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为主,电子城西区以建设国际电子研发中心聚集地为重点,地区汇集了叶青、华彩、爱慕、锐创、中轻、中国数码港、东湖湾等20多座高端商务楼宇和商业大厦;汇聚了凤凰网、第一视频、美团网等多家知名媒体、电商和科技网络公司;苹果公司拟将入驻金汉王大厦设立研发中心。
    此外,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更是汇集了大批高端企业、商务楼宇,整个地区国际化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渐成规模,是典型的产城结合区。
    二、国际人才聚集
    辖区常住人口7.2万,流动人口2万,外籍人口0.26万,涉及韩国、美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员以从事企业高管、技术、教育方面居多。
    在150余家具有国际经营背景及30余家年度区级财政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从事技术、管理、运营等中层以上人员近1.2万人,两类人群多数居住在望京花园和望湖两个相对高端的社区,已初步自发形成国际人才聚集区域。
    三、平台服务便捷
    辖区5110家社会单位中,有中央单位15家、市直机关单位7家。其中,多家社会单位致力于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与支持。如:作为“护航计划”总部的中护航大厦,由中护航(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起,通过数据护航、服务护航、文化护航保障中国留学生的“成功留学”和“留学成功”。一站式留学服务平台提供教育、医疗、创业就业等多种配套服务,编队包括中国国航、中信集团、中国中旅、中国移动、北斗集团等知名企业。
    四、配套设施齐全
    辖区汇集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陈经伦中学分校、白家庄小学、西坝河三幼望京分园等市、区重点学校9所;北京韩国国际学校、纽约国际幼儿园、格顿双语幼儿园、幼得爱双语幼儿学校、卓悦童双语幼儿园等国际教育机构6所。其中,八十中学具有接受外籍人员子女资质,其国际部已形成融合东西方教育文化特色的国际教育体系。
    新世纪妇儿医院、惠兰医院、凌和望京医院、基恩医院、国宗中医院等7家医疗单位为辖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提供医疗保障。
    昆泰酒店、博雅国际酒店、博泰嘉华酒店、基麦斯高尔夫俱乐部等场所提供了良好的消费需求环境。
    华彩商业中心、六佰本商业街、望京SOHO、凯德茂购物中心等形成以东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一刻钟便民购物商圈。华谊兄弟影院、东湖邮政局、漫咖啡、星巴克、大望京休闲区等文化娱乐场所一应聚全。
    北小河、望湖、科技、利泽、大望京等5处公园实现地区超过40%的绿化覆盖率,加之全长8.1公里的环东湖步道景观建设布局等共同打造了北小河城市森林公园。
    此外,地区举办的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国际围棋邀请赛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已逐步成为对外交流的崭新名片。
    自启动望京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工作以来,东湖街道积极受领任务,工委统筹、社区推动、企业支撑,推进三方主体有序实施,努力营造适合国际人才创新发展、和谐宜居的整体氛围,让居住、工作在东湖的人员享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东湖街道工委领导统筹调度,定期组织会商研判,将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纳入到街道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当中,纳入到街道党建工作思路中,坚持会商机制,组织召开项目建设专题研究会6次,制定《朝阳望京国际人才社区东湖街道建设工作细化方案》,其中六个项目获区委组织部批准。
    在工作推进中,工委主要领导先后召开调度会4次,每半月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并上报区委组织部,同时,借助微信、网站、外宣等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化构建宣传网络,广泛报道,期间共发布微信13期、报纸6期、网站3篇、简报14期。
    提升城市精细管理,优化硬件区域环境
    秉承地区统筹发展“一盘棋”思路,从精细化入手,美化辖区整体环境。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北小河建设步伐。北小河东湖段全长3.8公里,2位总河长和7位社区级河长定期对辖区河段进行巡查,对12个隐蔽排污口进行处理,完成河岸景观绿化升级改造工程。
    二是完善交通设施,打通交通微循环。在小区出入口、公交站便道区域设立共享单车停放标识430处、施划标线6100延米;在重点路段安装护栏、增设隔离墩、U型桩,缓解区域通行压力。
    三是整治背街小巷环境,对辖区15处挂账点位“开墙打洞”集中拆除,实现了创建无“开墙打洞”街道工作目标。
    四是完成广顺北大街、利泽中二路、宏昌路等3条优美大街,以及望京西园一区和二区、六佰本、澳州康都等4处区间道路背街小巷区级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前期推进工作。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软件服务水平
    近两年,东湖街道在常规工作中注重积累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出了具有东湖特色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朝阳群众”之东湖哨兵队伍建设。肩负“工兵、侦察兵、宣传兵”职责的“东湖哨兵”,目前已发展成为由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的3900余人队伍,按照定人、定区域、定时段巡查制度,每2小时巡查一次,昼夜不间断巡逻。
    二是开展科技创安之“雪亮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建设“雪亮工程+河长制”“雪亮工程+街长制”“雪亮工程+重点区域防范”“雪亮工程+校园安全”等系列智能化科技防范应用体系。
    三是推进城市智能之基础部件信息登记。结合大数据背景,依托信息技术对辖区地理信息基础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将采集信息制作成电子图层数据,打造“数字城市管理运行”系统。
    四是研发平安东湖之数据管控服务平台。整合辖区政务信息与社会信息资源,引入商业机制参与治理,建立政商沟通渠道,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支持引导企业实现自我风险过程管控,实现安全生产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夯实安全生态基础。
    推进宜居社区建设,提升居住生活品质
    在区域整体环境不断提升的同时,街道也十分重视对中高档居民住宅小区品质的进一步优化,使其成为吸引国际人才集中居住的宜居小区。
    2016年,街道被评为首都花园式街道。2017年,完成南湖中园北社区、望湖社区、利一社区首都花园式社区创建,望湖社区、南湖中园北社区、望京西园社区、望京花园社区4个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南湖中园北社区、望京西园社区、利一社区、望京花园社区4个平安示范小区创建工作。
    位于望京花园的高校教师楼容纳了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6所部委高校、19所市属高校共4527户教育师资力量,其中副高以上专家学者1359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花园东区的210楼入住了北京市16所高校的高端人才及引进的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专业人才308户,其中包括院士2名、高级职称以上300余名,是名副其实的“海归楼”。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需求
    一是全面推行“我在您身边,服务零距离”走动式工作法。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民生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等特色服务让居民感受到了社区的温度。
    二是开发掌上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掌上办公系统APP服务项目。使“走家串户”的社区工作与时俱进,变得更加信息化、数据化、高效化。
    三是开通面向居民的掌上议事厅。通过掌上议事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便能参与到小区的治理当中,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提高议事效率,突出共商共治效果。
    四是推广实施物业“好管家”项目。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方式解决了东湖湾会所纠纷、慧谷根园小区及利一社区业委会选举等多个难题,同时打造东湖湾智能化物业服务平台。物业“好管家”的成功推行,使街道被区社会办、房管局、法制办共同列为五方共治试点、商品房小区治理试点、品牌物业试点和法制物业试点单位,“社区居委会代行业委会职能”做法被市住建委作为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推广。
    五是“律政灯塔”项目照亮社区普法工作,为地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区域和谐稳定。
    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助力人才服务建设
    一是建设符合国际人才定位的休闲生活场地。全面升级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打造了集排练、培训、交流、联谊、展示于一体的活动空间。完成果岭里大篷车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促进辖区居民与国际人才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增进交流。
    二是在社区组织成立了58支文体活动队伍,其中花园社区园丁艺术团、园丁之声混声合唱队等多支队伍已成为品牌,在全国、市、区级展示活动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三是以特色活动、赛事为抓手,以全民受益的各类中外活动为内容,开展“魅力东湖”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快乐图书馆·书香满东湖”、诗“润”东湖、国际羽毛球邀请赛等文体活动。其中,叶青大厦嘉年华活动成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品牌项目。
    四是聘请新东方英语老师,每半月对辖区机关、社区的青年干部进行一次英语培训,助力国际人才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目前已开展培训11期。
    五是开展社会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全年累计开展东湖公益日、衣物募捐、跳蚤市场、八十中高考保障、天使陪伴一加一等志愿服务活动58场次,吸引了建设银行来广营支行党员服务队、惠兰医院、北京社区服务协会、六佰本旗舰店、北京中学志愿服务队等众多单位和国际友人参与其中。
    在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进程中,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但相信在北京市、朝阳区的统筹推进下,在“高端国际化、新型智慧化、宜居现代化”总体建设思路的指引下,东湖街道必定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快转变服务方式,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为地区吸引高端人才、“高精尖”产业,促进地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圆满完成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