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之家:用文化开启未来

日期:2011-03-23 来源:朝阳新闻网

    说起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上,那支来自深圳的农民工街舞队我想您一定还记忆犹新。他们自信,动感的舞姿使我们对以往脑海中农民工这个词的理解有了新的诠释。其实在我们朝阳区也有这样一群来自异乡、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向往文化生活的年青人,他们用文化点亮自己、点亮生活。
    这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与东六环之间的一个村庄,地处金盏乡最东端。常住人口14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却超过了1万人。与城区相比,相对较低的房租吸引了大批投资商在这里办厂,因此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在了这个叫皮村的地方。与其他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不同,这里并不缺乏文化生活,而这也都是得益于一位来自河南的音乐老师孙恒组建的“工友之家”。
    2005年“落户”到皮村的“工友之家”,已经为这里的各地打工者提供了五年的免费文化服务。打工博物馆、打工艺术团、工友影院、新工人剧场、同心互惠商店、打工子弟学校,凡是外来务工人员有需求的地方,“工友之家”就会有所作为。在这里,外来务工人员不花一分钱,也可以享受电影大片,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花上几块钱,就能买一件外套,置一些家庭用品。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有近200名外来务工者下班后来到工友之家,在这里看书、打乒乓球、看电影,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除此之外,孙恒还聚集了几名有文艺特长的工友,成立了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现在已发展成为新工人艺术团。他们奔赴各地的工地、工厂、企业和社区,为外来务工者义务演出超过500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而演出的节目大都是由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由于歌曲唱出了务工者的艰辛和希望,每到一处,他们总是能引起工友们的强烈共鸣。
    “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这是张贴在皮村“工友之家”的一段话,也是孙恒和他的工友们的心声,可见他们有多么渴望文化。在此我们也希望全社会都能更加关心、关注这些可爱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