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街道:“同心院”聚同心愿 “议”起来筑就家门口的幸福
松榆东里北社区有7个自然院落,居民楼12栋,常住人口3018人。社区不仅存在老旧小区典型的房屋渗漏、管道老化和停车难问题,同时面临北侧待建地施工引发噪音和扬尘对周边居民造成的负面影响。新老难题接踵而至,给成立不足四个月的新社区带来挑战。
搭建“同心院·议起来”协商议事平台
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松榆东里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同心院·议起来”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党委牵头、班子带动,组织社区治理联盟成员、邻委会成员、网格员、支部党员开展线上+线下议事,在规范需求提案、充分协商、广泛参与方面用足功夫。在化解新矛盾、破解旧难题的同时,收获了居民的理解和信任,为新社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宝贵的群众基础。
“南边的空地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有改造计划吗?”近年来,4、6、7号楼及周边的居民一直盼着有个休闲活动的场地。居民的美好愿望就是社区工作的“指南针”,社区党委主动靠前,积极作为,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温暖民心。
党群合力打造“家门口的幸福”
今年年初,社工、支部党员和邻委会成员分组结对改造需求进行调查,通过电话和入户的形式逐户征求意见。“步道的出口能加宽吗?”“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口再扩充一些吧。”“我们想在楼下种花,在楼上往外看就看到花开。”经过几番讨论,设计方案顺利通过。
为了把好事实实在在落到居民的心坎上,施工阶段,党委主动组织居民代表开展现场议事,细化方案细节,并积极协调施工方落实文明施工要求,严格做好降尘降噪措施。同时,广泛动员党员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共同栽种多彩月季,一起合力在家门口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多元共治见实效
今年夏天,老邻居们惊喜地发现家门口的新变化。原来坑洼不堪的碎石块和裸露的黄土不见了,平整后的绿地四周整齐地环绕着50米长的黄杨带。新扩建的60余平方米的电动自行车棚,扩充了48个充电口,有效缓解了小院电动车任意停放问题和充电难问题。沿步道向内,踏着35米长的休闲小径,可以沉浸式欣赏由200余株月季造型而成的多彩花圃。
如今,300多平方米的闲置空地铺上花路,居民不仅可以实现推窗见绿、推窗见花,还多了一处休闲健步的新去处。
在社区党委领导下,松榆东里北社区精心织补治理短板,广泛发动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不断满足居民的美好心愿,让居民住在“同心院”,发出“同心愿”,协商“议”起来,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