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潘家园·邻委会 居民需求变“答卷”,车棚改造“焕新颜”

日期:2025-10-13 11:12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潘家园街道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以前的自行车棚又小又暗,现在新改造的智能电动自行车车棚又亮又安全,我们停车再也不用愁了!”家住潘家园南里社区的王阿姨指着焕然一新的电动自行车车棚,脸上满是笑意。一直以来潘家园街道聚焦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需求,通过居民自治、多方联动的方式,持续完善辖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用实实在在的举措筑牢民生幸福线。

居民议事,破解停车“揪心事”

潘家园南里社区17号院为老旧小区,长期面临自行车、电动车停放难、充电难的突出问题。原有自行车棚不仅缺少照明、充电等设施,还存在破损老化、棚顶漏雨等情况。

群众的问题,得听群众的意见。社区迅速牵头,在邻委会活动室召开居民议事会,社区工作人员、邻委会成员及居民代表围坐一堂。“能不能扩大棚子面积?”“必须加充电桩,最好多装几组!”“得有灯,晚上取车才安全”……会上,居民们畅所欲言,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和大家一起梳理改造需求、讨论方案细节。最终“保留原有棚体基础、增设充电设施、完善安全配套”的改造方向达成共识,居民自治的力量为改造工作定下了基调。

多方联动破难题,连起“安心电”

改造方案确定后,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原有自行车车棚供电线路负荷不足,无法支撑智能设施同时运行,若重新布线不仅工程大,还将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工作人员积极行动,对接潘家园东路停车场协调供电资源,同时,联动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说明社区改造需求与居民迫切性。

经过多轮沟通协调,最终确定从潘家园东路停车场牵出300米电缆为电动车棚供电,稳稳接通了车棚的“动力源”。

与此同时,车棚改造施工也正式拉开序幕,施工团队对原有棚顶铺设新的防水卷材,解决了以往漏雨的问题;给斑驳的外墙刷上耐候性强的浅黄色涂料,让车棚外观焕然一新;并有序推进内部设施安装,从充电设备固定到感应门调试,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改造标准执行,让车棚既实用又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全程在现场盯守,随时沟通调整细节,确保施工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车棚全部改造完成后,社区在邻委会活动室组织了电动自行车车棚门禁钥匙扣发放活动。邻委会成员逐一核对居民与车辆信息,确认无误后,将钥匙扣交到居民手中。同时讲解充电桩使用方法、安全充电注意事项,确保居民用的方便又安心。

织密“便民小闭环”,服务暖人心

如今,走进潘家园南里社区的新电动自行车车棚,让人眼前一亮!崭新的自动感应门,尽显科技的魅力;增设的42组智能充电桩,整齐有序的排列着;自动感应灯光线明亮,晚上取车再也不用摸黑摸索;还有灭火弹、防火隔板、监控摄像头等安全设施一应俱全,让居民停车、充电更安心。

更贴心的是,新车棚还与社区的“邻+驿站”“邻委会活动室”形成了“便民小闭环”。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在送单期间不仅可以来“邻+驿站”歇脚解渴,还能到隔壁新车棚为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居民来车棚停车后,还能参加社区活动,邻委会活动室就在不远处。三个点位就近串联,既解决了居民停车充电、新就业群体歇脚补给的需求,也让社区服务更有连贯性,真正把便利送到了大家身边。

从解决居民“停车、充电难”到守护新就业群体“歇脚有地、充电无忧”的服务温度,潘家园街道始终把群众的幸福感放在第一位。下一步,街道将持续聚焦民生问题,让在潘家园生活的群众更舒心,共同营造有温度、有活力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