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香河园:“网”住民心 “格”尽全力 社区治理“绣花人”的实干答卷

日期:2025-10-11 10:55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香河园街道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网格则是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在楼栋之间,记录着居民的“急难愁盼”;他们扎根在群众之中,化解着“琐碎纠纷”;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传递温暖,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一户家庭、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身边的网格员,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担当,展现他们用汗水与热情织就社区“幸福网”的动人故事。

       邹征是柳芳北里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同时也是社区第七网格的网格长。他以“钉钉子”的韧劲和“绣花”般的精细,破解了社区22号楼院积弊多年的“占位困局”,让昔日的“矛盾场”蜕变为如今的“和谐园”,用实干诠释了基层网格员的责任与担当。

       柳芳北里社区22号楼院的公共区域环境秩序问题一直是社区治理的大难题-公共空间被三轮车、锥桶、铁链肆意分割,车辆进出需反复挪车,刺耳的喇叭声与邻里争执声成了日常“背景音”;卫生死角丛生,邻里关系也因抢车位变得愈发紧张。面对这一难题,社区工作者邹征没有退缩,他深知“解铃还须系铃人”,改变的关键在于读懂居民心中的“顾虑”。

       为摸清症结,他把自己“泡”在了楼院里: 清晨追着遛弯的老人听抱怨,傍晚守在纳凉的人群中记诉求,遇上挪车纠纷便第一时间到场调解。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细碎心思:“担心固定车位分配不公”“顾虑收费不合理”“急盼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这些看似零散的声音,在他眼里都是居民对“家”的期盼,也是破解难题的“钥匙”。

       要打破僵局,必先凝聚共识。为此,邹征牵头组织了居民议事会,面对“凭啥要缴费”“车位凭什么给他家”的尖锐质疑,他不回避、不推诿,而是摊开诉求清单坦诚沟通:“大家吵归吵,想让院儿变干净、变有序的心思是一致的。”

       他带着居民算“两笔账”:一笔是每年因抢车位吵架、车辆剐蹭的“麻烦账”;一笔是规范管理后孩子能放心跑、老人能安稳歇脚的“长远账”。

       针对意见分歧大的住户,他一次次上门走访,用“咱们都是为了住得更好”这一共识拉近距离,最终以“优先常住居民、照顾特殊困难家庭”的公平方案,赢得了绝大多数居民的认可。

       共识达成后,邹征迅速推动方案落地,用专业力量让规划“变现”。他协调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带着团队一遍遍测绘院落,结合居民诉求定制治理方案:智能道闸与电子识别系统解决了车辆进出拥堵问题;标准车位的施划终结了“圈地运动”;“微循环”路线让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针对居民关心的安全问题,他推动加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公共区域监控全覆盖。最让居民点赞的是:他在院落两侧规划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区与安全充电桩,一举消除“飞线充电”隐患,让公共空间豁然开朗。施工期间,他全程守在现场,小到车位线的角度、摄像头的安装位置,都要跟居民、施工方反复确认,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合民心、顺民意。

       如今的22号楼院,早已换了新颜:占位杂物不见踪影,车辆在清晰的车位线内有序停放,通道宽敞通畅,清晨的宁静取代了刺耳的喇叭;卫生死角被彻底清理,专业保洁定期维护;电动车在专属区域整齐排列,整个院落干净明亮,街坊邻居见面笑着打招呼,孩子在院里奔跑嬉戏,老人在楼下闲谈纳凉。

       治理没有终点,服务永不止步。邹征建立了“小院议事群”,居民有诉求随时提,他第一时间回应。每月组织居民代表、停车公司、物业召开“院务会”,持续优化管理细节。“以前挪车能吵翻天,现在院里安安静静,带孩子下楼都踏实。”居民们的评价,是对他工作最朴实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