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报道和平街街道和平家园花园升级改造——

日期:2025-10-09 10:06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和平街街道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今天,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公众号及视频号,国庆特别报道《完整社区里的北京温度》,透过微观场景看见城市转型的民生底色,记录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北京实践,第二期专题报道

和平街街道和平家园花园改造升级,《小花园的“文艺复兴”——空间重构的民生智慧》。

从地面坑洼难行、设施陈旧老化、绿地斑秃零散,到四季常青含翠、三季繁花次第、步步皆是景致——老旧小区的 “逆龄生长”背后,藏着城市更新的民生密码。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街道和平家园社区精准回应居民对绿地升级的迫切期盼,顺利完成2000平方米小花园的改造升级。这座“看得见绿、闻得到香、听得见乐、用得舒心”的社区会客厅,正成为北京推进“

完整社区”建设、打造“有温度、有品质、有活力”友好街区的鲜活注脚。“问北京”记者走进朝阳区和平街街道和平家园社区,看看那里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此,和平家园社区党委居委会以及社区居民向产权单位、施工单位及所有施工人员表示感谢,这是我们准备的锦旗:精心改造老房,全力保障安居……”

9月23日下午,朝阳区和平街街道和平家园社区八区3号楼、12号楼南侧,已经完成升级改造的小花园里热闹非常。居民代表、社工等围坐在“和乐艺芳”议事协商亭前,一场居民议事会正在火热进行,居民们不仅对当前已经完成的改造提升成果表示认可和感谢,也对接下来的提升事项进行了讨论。

满满艺术气息的议事协商亭,四周绿意环绕,与之相连的音符步道蜿蜒伸展,彩色透水石地面宛如斑斓的乐谱,新修缮的160米混凝土路两侧,缘石仿佛流动的五线谱,牵引着大家的脚步,去探索花园的各个角落……这个承载着居民日常议事、党建活动的“老阵地”,经过升级改造,正以新面貌焕发着新生机。

据和平家园社区党委书记范春莉介绍,社区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此前长期缺乏物业管理,小花园早就没了模样——绿地斑秃、地面破损、设施老化。直到近期,产权单位中国交响乐团、东方演艺集团计划推进楼体改造,小花园的提升工程终于克服困难同步启动。

范春莉说,“我们社区现在一共47栋居民楼,没有高层楼,都是以苏式建筑为主的老旧楼房,楼与楼之间间距大,所以楼与楼之间都有花园绿地。因为建成比较早,所以我们很多的花园绿地实际上都存在需要提升的需求。2024年,根据居民普遍反映的诉求,社区党委将这一绿地改造作为重点工程进行申报,在申报过程中,得到了街道办事处和区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针对资金缺口问题,通过街道和区级两级资金投入,最终更新了小花园”。

和平家园社区党委书记范春莉告诉记者,依托产权单位的文化底蕴,众多音乐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整个小花园的空间设计中,除了音乐步道,还有各种景观造型小品,这让小花园成了兼具艺术美感和音乐氛围的新地标。

她指着一处草地上的圆号造型景观小品介绍道,“我们为什么给它斜下来?到时候春天这块儿开的是小草花,我们就说这是流动的音符,满地的芬芳……”

和平街街道办事处党群工作办公室科长陈璐补充说,本次改造还着力于打造“四季花景”,春季海棠、玉兰竞相绽放,夏季月季、玉簪、绣球吐露芬芳,秋季丹麦草铺就绿毯,冬季常绿的小叶黄杨篱依然生机盎然,让小花园成为集绿色、生态、艺术、文化于一体的“音乐艺术客厅”,带给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我们会根据花期的情况以及植物生长的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植物,比如西府海棠、月季这种花期可能会比较长一些的,再搭配上黄杨篱,保证我们这里面的景色一年四季都是可以见绿的、不同时节可以见到花的这样一个目的”。

让居民暖心的是,这次改造,他们全程参与其中,他们的每一个小心愿都得到了关注。范春莉举例说,有居民舍不得花园里的葡萄架和整片紫苏,希望改造后也能保留,“我们最终也考虑到,这个角也不太影响整体的环境,就把葡萄藤保留了。我们打算明年再简单地申请点资金,给它这块围的再弄成更好看的形态,这样就跟我们这边花园能更好地契合了。那边那块都是紫苏,里面可能也凝聚了居民当时种紫苏的一个心愿,我们就都保留下来了”。

“改造整个过程中,我们为什么反复开议事协商会?因为我们不光有绿地的改造,还有比如说附近垃圾桶站摆放方向、停车规范整齐等事项需要决定,所以我们要跟居民反复地做工作,最终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改造之后也获得了居民们的认可”,范春莉说。

花园附近住着不少文艺工作者,年过七旬的李先生便是其中一员,他说,现在推开窗子就能将花园景观尽收眼底,“我一直就在这个环境长大的,今年的改造就弄得特别好,非常人性化,还有艺术特色。有时候我朋友、同学来到这一看,还夸我们小区弄得真不错”。

如今,来到这座小花园,不仅能赏景、议事,更能感受到社区的烟火与活力。而这,只是开始。

和平街街道办事处党群工作办公室科长陈璐表示,“未来,我们将以和平家园社区为核心,优化交通网络,串联公园绿地,激活文化资源,重塑消费场景,辐射带动辖区5个片区共同发展,打造有温度、有品质、有活力的友好型街区标杆,推动城市蝶变升级,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目前,和平街街道已推动成立“未来完整社区共治联盟”,将持续深化城市更新实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刘东云长期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他认为,将花园改造成为“公共空间+艺术体验+生态服务”的多维载体,这种“空间再生产”模式,精准破解了老旧小区活动场地不足的痛点,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创新场景,也让社区更新惠及每一位居民。教授刘东云建议,未来还可以进一步联动辖区内单位,实现从“单一项目”到“系统协同”的资源整合,形成以“和平街IP”为纽带,通过特色文化活动,将社区转化为“文化消费+创新孵化+记忆传承”的复合型平台,实现从“物理改造”到“价值创造”的范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