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槽点”到“亮点”,六里屯接诉即办解锁幸福密码
当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桩前因坡道狭窄而“进退两难”,当晚归的居民在漆黑的楼道里摸黑前行,当夏夜纳凉时总被蚊虫搅了兴致……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痛点”,却真实地困扰着城市社区中的每一个居民,六里屯街道接诉即办工作人员用速度、温度与智慧,将这些“槽点”转化为居民交口称赞的“亮点”,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按下“加速键”。
近日,八里庄北里东社区接到居民投诉,反映301号楼与303号楼间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进出口的坡道狭窄,雨天易滑倒,且楼道与电梯卫生差。八北东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实,发现坡道宽度不足,导致居民推车时需侧身通过,存在安全隐患;楼道内杂物堆积,电梯轿厢地面污渍明显。社区迅速联动首华物业,启动“当日响应、三日整改”机制:物业维修队连夜拓宽坡道,将原本仅容一人的通道扩展至可双向通行;社区工作人员联合保洁人员对楼道进行彻底清扫,并建立每日巡查制度,确保卫生常态化。八北东社区持续秉承“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服务理念,以精准服务破解“最后一米”难题,让居民的出行更顺畅、生活更舒心。
近日,八南16号楼单元楼道灯“集体罢工”,成了居民回家路上的一块“心病”。尤其对晚归的上班族、腿脚不便的老人和独自回家的孩子来说,这段黑暗的楼梯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收到居民反映后立即上报,社区随即启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协调电力公司与应急维修队组成联合抢修小组。电力技术人员凭借丰富经验,迅速定位因线路老化、短路等形成的“病灶”,应急维修队全力配合更换灯具、修复线路。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群实时通报进度,并为高温作业的师傅送去饮用水。仅用两天,全楼道灯重焕光明。八南社区通过建立“网格巡查 + 居民反馈”双渠道,展现出“未诉先办”的治理智慧。借助这一机制,社区能够提前预判风险,成功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些新亮起的灯,不仅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甜水西园社区绿化覆盖率高、水系密集,这样的环境在夏季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温床,导致居民投诉中近三成与蚊虫相关。今年,社区作为朝阳区"无蚊社区"试点社区,坚持“未诉先办”,主动引入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的蚊虫防控新路径。今年6月起,甜水西园社区启动"无蚊社区"建设,形成"科技+生态+共治"的立体防控体系。试点三个月来,社区蚊虫密度较去年同期下降显著,居民投诉量大幅减少。社区还通过健康讲座普及防蚊知识,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甜水西园社区治蚊实践为城市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治理样本,彰显了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巨大潜力,让居民在夏日也能享受清凉与宁静。
秀水园社区水碓子北里17号楼的居民向社区反映,家中阳台顶部出现渗水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协调物业维修师傅一同上门查看。经过一番仔细检查,漏水原因很快水落石出:原来,楼上老人有在阳台养花的习惯,平时浇花时,水从花盆底部渗出,使得阳台地面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久而久之,水就渗到了楼下。楼上老人得知是自家养花导致邻居家漏水后,内心深感愧疚。然而,老人年事已高,那些花草已经养了多年,实在舍不得丢弃。而且,老人自行改造阳台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的难处后,主动承担起了阳台改造的任务。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花盆移出,对阳台地面进行了彻底清扫,随后使用专业防水胶,认真涂刷了两次,以确保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施工,漏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老人家的阳台也变得整洁明亮。面对居民求助,秀水园社区工作人员快速响应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得到楼上及楼下邻居的一致点赞。同时,也彰显了秀水园社区“民呼我应”的服务理念。
基层治理没有“终南捷径”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才能赢得居民的信任与支持未来,六里屯街道将继续以接诉即办为抓手聚焦民生痛点,创新治理方式让社区成为居民最安心、最温暖的港湾,持续解锁更多社区幸福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