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小记者丨圆满收官,满级成就 “闪亮解锁”
老式发报机的声音犹在耳畔中药香囊的芬芳仍萦绕鼻尖法治情景模拟的紧张刺激记忆犹新对话社区老干部的情景历历在目......以笔为媒,以心为镜两周的“朝来小记者创造营”30名小记者收获了知识、友谊与责任。如今,迎来圆满收官。
舞台梦想家结营仪式见证成长
地区党群工作办公室(宣传)科长陈静、和平街第一中学小学部清友园校区大队辅导员王焱本、莲葩园社区党委书记李淑云、望春园社区党委书记丁海霞、紫绶园社区党委书记邢继东、黄金苑社区党委书记王晋燕、旭辉社区党委书记刘新新、绣菊园社区党委书记陈芳芳,与体验营的学员家长共同见证学员们的成长。
仪式开始前,小主持人介绍了参加此次结营仪式的嘉宾。现场通过视频回顾了此次小记者创造营的精彩瞬间,从聆听退伍老兵的红色故事、法治情景模拟课堂,到自然观察和中医药文化体验,一段段难忘的经历让小记者们看得津津有味。
“非常感谢来广营地区精心准备的课程,让孩子们对记者职业有了全新认识,提升了观察、交流、写作等综合能力。”一名家长代表在发言中说。
小记者代表分享了培训中的心得感悟,她说:“在这里我学会了用敏锐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那些平常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和感动。”
在优秀新闻稿件展示环节,小记者们走上朗读台,自信满满地朗读了自己在活动中撰写的稿件,收获了阵阵掌声。
科幻小说续写展示、朗诵《大写的中国》、小提琴独奏《我和我的祖国》,小记者们的精彩表演赢得嘉宾的阵阵掌声。
陈静向顺利结营的小记者们表示祝贺,向社区和家长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地区将继续为青少年提供实践、体验和学习的平台,持续擦亮“朝来小记者创造营”品牌。她希望小记者们继续参与到地区新闻采写中,用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发现和记录来广营的美好故事。
四大板块全方位实践锻炼
经过两周的系统学习,小记者们在四个维度获得了全面提升。
新闻采编培训
新闻采编培训为小记者们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记者和编辑为孩子们讲授新闻基础知识,包括新闻五要素、采访技巧、写作要领等。通过模拟采访、新闻写作实战等训练,小记者们快速掌握了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
小记者赋能训练
小记者赋能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提升。课程设置包括发声训练、镜头前表现力培养、新闻摄影等实用技能培训。
社会实践
出发吧
社会实践让小记者走出课堂,深入社区。他们采访退伍老兵,聆听红色故事;参加司法所课堂,学习法律知识;探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中医药文化;到自然教育基地,观察生态环境。这些实践活动让小记者的采访技巧得到充分锻炼。
总结表彰
总结表彰通过成果展示和表彰奖励,全面检验学习成效。小记者们不仅完成了新闻作品集,还通过结营汇报展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个板块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成长的激励。
多方联动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
经过2年多的实践探索,朝来小记者创造营已经举办5期,惠及120多名青少年。
01构建"政社家校"四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优势,建立“四个一”工作法: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组建一支专业导师队伍,制定一套标准化课程体系,建立一个长效跟踪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整合社区场地资源、学校师资力量、家庭参与热情,形成育人合力,让各方资源在育人实践中发挥出"1+1>2"的聚合效应,真正实现了资源利用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
02创新"理论+实践"双轮驱动课程体系采用“四阶渐进”教学模式:基础理论授课→模拟实战训练→真实场景实践→成果展示反馈。课程设置坚持“三个结合”:新闻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户外采风相结合,个人创作与团队协作相结合。朝来小记者创造营不仅培养了小记者们的新闻专业技能,更锤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年来,课程体系持续优化升级,成为地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03打造"传承+创新"特色活动品牌深入挖掘来广营地区文化底蕴,创新性地将红色基因传承、传统文化体验与现代媒体素质培养有机融合。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带领小记者们感悟红色精神,体验非遗文化,并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记录时代新声。这种“文化传承+时代创新”的模式,既增强了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4建立"培养+使用"长效育人机制构建了“培训-实践-展示-提升”的完整育人链条。结业小记者自动进入地区融媒体中心人才库,享有优先参与重大活动报道、社区新闻采编等实践机会。机制实施以来,已有15名往期学员参与地区融媒体分中心的采编,录制《朝来小记者》系列短视频,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2万次,小记者们生动活泼的报道视角获得居民广泛好评。这一机制不仅实现了新闻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更创新了地区新闻宣传工作模式,为地区融媒体宣传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笔墨书写家园故事,朝来小记者们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来广营的发展变迁。作为“为来故事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朝来小记者创造营”不仅培育了一批懂家乡、爱家乡的青少年宣传员,更通过孩子们纯真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让更多人看见来广营的温暖故事与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