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次元遇上非遗→太阳宫精彩活动“暑”不尽!
当徽章“吧唧”遇上传统老物件,当“小萌新”邂逅古老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太阳宫乡情村史博物馆开展两场DIY活动,为地区居民呈上“暑”不尽的精彩,一起来看↓↓↓
近日,太阳宫乡情村史博物馆举办“时光勋章,老物新生——吧唧DIY”活动,开启了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创意对话。
活动开始,博物馆工作人员化身“时光讲解员”,带领3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开启一段“沉浸式历史追忆”。从古朴的农具到泛黄的老照片,从精致的手工艺品到充满年代感的生活用品,一件件展品生动勾勒出太阳宫乡的历史变迁脉络。大家驻足凝视,在交流与探讨中,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吧唧’(badge)是一种源自二次元文化的徽章,可以别在包包、衣服上作为装饰,还能表达个性与爱好。”参观结束后,手工老师向青少年们介绍了“吧唧”的文化内涵与制作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脑洞”大开,从老照片、传统农具和手工艺品等老物件中寻找灵感,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现场气氛热烈,不一会儿,一个个承载着太阳宫乡情记忆的“时光吧唧”就完成了~
这种将家乡情怀通过二次元形式表达的创新尝试,让青少年们眼前一亮。“从来没想过老物件可以变得这么‘潮’,通过设计吧唧,我对家乡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位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说道。
近日,太阳宫乡情村史博物馆开展“清风竹韵——竹扇非遗手作体验”活动,吸引了35名社区居民、文化爱好者及青少年热情参与,共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竹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它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编织、编结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实用物品……”现场,非遗竹编老师向参与者们细致讲解了竹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制作工艺,让大家对非遗竹编有了初步认知。
参与者们围桌而坐,开启竹编技艺的沉浸式学习。大家仔细挑选柔韧适中的竹篾,运用“挑一压一”技法,将自己的“小巧思”汇聚到扇面骨架之中,“竹篾交叉角度要控制在45度,这样扇面既牢固又平整。”居民李阿姨边演示边向青少年传递经验。
从选材到编织,从设计到成型,指尖翻飞中一把把古朴雅致的竹编扇逐渐成型。参与者们在两个小时的手工制作中,不仅学习了非遗传统竹编技艺,更沉浸式体验中加深了文化传承和邻里情谊。
未来,太阳宫乡情村史博物馆,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形式,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活动,让更多居民、青少年走进乡情村史博物馆,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留存乡愁记忆、涵养乡风文明、增进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