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盘活资源,“红联盟”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日期:2025-08-26 10:00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小红门地区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中海城社区辖区内各类单位企业总数超过500家,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促发展,通过成立“红联盟”志愿服务队,运用“1+4+N”模式凝聚动能,通过“三必访”机制夯实组织基础,采取“资源连连看”举措优化志愿服务,用好“建、选、搭”三个“动作”,实现供需对接,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幸福指数。

一、“建”好资源库 “1+4+N”凝聚动能

中海城社区组建“红联盟”志愿服务队,“建”好社区治理资源库。通过“1+4+N”协同发展模式,将共建单位聚合起来,凝聚治理动能,以党建+共建推动社区治理升级。

1——党建引领:“1”代表中海城社区党委,作为核心引擎,发挥枢纽作用。

4——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4”代表保罗幼儿园、小红帽幼儿园、中海物业、顺丰速运四个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N——多元共治:“N”代表社区内的商户、社会组织、热心居民志愿者等力量。

社区党委定期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会议,为共建单位发挥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指明方向,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区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二、“选”好合伙人 三必访机制统筹资源

中海城社区党委通过“三必访”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及时了解共建单位基本情况,第一时间收集需求,切实增强社区党委与企业之间的粘性。

“三必访”机制为:企业单位新入驻必访、企业有需求必访、重要节点必访。社区党委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送宣传、送服务进辖区单位,将各单位需求、优势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收集上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赢得支持与信任。

在组建“红联盟”志愿服务队时,社区党委用好“选”的方法,以选择社区治理“合伙人”的标准,根据社区建设发展的方向,选好“合伙人”,确保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质量高、意愿强,进而打造共建共同体,将资源共享、协作共赢、融合发展的理念运用于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实际工作中,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三、“搭”好服务台 资源与需求连起来

辖区单位多是“天然优势”,激发动能则需要靠精准统筹。中海城社区党委用好“搭”的方法,运用“资源连连看”这一举措,让每一支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都能爆发出巨大能量。

作为中海城辖区内最大的物流网点,共有100余名快递小哥在此“集结”。快递小哥们将自己的行动轨迹织成志愿服务网,通过“随手拍”的形式,担当文明、安全、卫生等工作的宣传员,主动帮助住户清理堆物堆料,消除安全隐患,用行动为社区治理安上“顺风耳”。

中海物业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同样在“红联盟”志愿服务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清理堆物堆料、引导规范停车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辖区内保罗幼儿园和小红帽幼儿园聚焦儿童成长,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

中海城社区党委将社区治理解构为不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匹配有资源、有意向、有能力的共建单位加入。真正实现了优势资源的点对点利用,让辖区单位有更多施展空间,与居民志愿者形成合力,推动共商共治走深走实。

“红联盟”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迅速成为中海城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中海城社区党委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将规范、多元、务实的理念融入到社区治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