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小事不小办,用行动书写民生答卷
在社区治理的宏大画卷中,孙河地区以实际行动,书写温暖与担当,从便民设施的增设到环境问题的治理,从居民诉求的快速响应到对特殊群体的关怀照顾,每一项举措都彰显着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智慧,共同绘就和谐宜居的新图景。
新增座椅,“坐”享便利
瑞榆园社区精准聚焦居民需求,主动作为,在社区南侧增添五把崭新的休闲座椅。这一行动并非源于居民诉求,而是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主动发现,通过“吹哨报到”机制,联合城乡办和绿化公司等部门高效协作,从选址到安装一气呵成。
如今,老人歇脚、邻里闲谈有了好去处,这一把把小小的座椅,成为“未诉先办”的生动注脚、连接民心的温暖纽带。
步道焕新,“行”享便捷
“从家到公共绿地,每次买菜都得绕着绿植走,鞋底全是泥!”翠榆园社区居民的“出行难题”,在一场居民议事会上被摆上了台面。
社区立刻围绕“绿地便民步道”召开专题议事会,居委会说明前期摸底的绿地现状——植被茂密但路径模糊,居民通行不便;绿化公司展示设计图,从步道宽度到防滑材质,从景观协调到施工周期,逐一讲解。
经过充分讨论,最终确定增设8处便民步道。会后,社区立即协调施工方进场,各方密切配合:物业负责现场协调,绿化公司监督施工质量,居民代表全程参与验收。
如今,崭新的步道已全部铺设完毕——防滑地砖平整稳固,与周边绿植自然衔接,居民们漫步其上,夸奖道:“以前绕远路,现在一步到位,社区真是把便利送到咱脚边了!”
集中消杀,净享安居
“楼里好多蟑螂蚂蚁,厨房、楼道里都有,太闹心了!”康营家园一社区的居民微信群里,类似的反映接连弹出。社区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人到现场查看,墙角缝隙、电梯角落果然有虫害踪迹。
为解决问题,社区迅速协调资源,启动为期4天的楼栋集中消杀,重点清理楼道、电梯间、墙角等易滋生虫害的地方。消杀前,社区还特意在居民群发了通知,写明时间、区域和防护注意事项,让大家心里有数。看着虫害渐渐消失,居民们纷纷点赞:“这下家里干净多了,住着踏实!”
积水清零,铺就坦途
入汛以来,几场大雨让香榆园社区北侧道路“亮起红灯”——路面下沉导致积水严重,居民出行受阻。
社区第一时间组织现场勘查,联系专业施工人员制定改造方案。施工队破除原有下沉路面,重新铺设加高坡度的水泥路面。
改造后,道路排水能力显著提升,路面积水现象大幅减少,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以前一下雨就踩水坑,现在路平了,心里也踏实了!”路过的居民赞赏道。
排查漏水,守护家园
房屋漏水不是小事,康营家园四社区联合物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处理。他们面对面倾听居民诉求,现场勘查分析原因,共同敲定维修方案,持续跟进维修进展,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工作人员用耐心与负责,让业主吃下“定心丸”,以行动守护居民的居住权益,让居民更有安全感。
管道巧改,隐去烦忧
瑞榆园社区的绿化带里,曾有个“小疙瘩”——化粪池排气管。它不仅占着绿地,还总飘出异味,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
社区立刻“吹哨”城乡办和昆泰集团,结合居民的建议和专业部门的意见,把主管道埋进地下,地面出口简化装饰,让它和周边绿化融成一体。
改造悄悄完成后,居民路过时都愣了:“那根碍眼的管子不见了?闻着也没味儿了!”曾经的“烦心事”,变成了不显眼的 “和谐景”,大家心里的舒坦劲儿溢于言表。
物业暖心,情暖邻里
在孙河的物业团队里,总有一些“小事”让人感动:环管部的师傅们把孤寡老人的旧家具搬运当成“自家事”,轻拿轻放、细心归置;工程部员工偶遇迷路男子,不仅带他回办公室吃饭,还帮忙联系家人;停车管理部员工为找失主在车库蹲守半小时,硬是把车主“等”了回来……
这些“小事”,是物业人“把业主当家人”的初心;这些“细节”,是孙河地区“服务无止境”的注脚。他们用不平凡的善举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各自岗位上传递着温暖与正能量。
止水解纷,共筑和谐
“楼上漏水把我家新厨房泡了!”香榆园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居民紧急求助——楼上住户私改厨房为卫生间,下水管道堵塞导致污水反渗,新装修的婚房狼藉一片,气味刺鼻。
社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楼下业主,一边联动流管站、物业抢修漏水点、清理污水,直至当晚初步恢复。社区放弃休息日,持续协调物业、中介及涉事业主,推动制定维修方案。
为化解矛盾,社区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组织物业、派出所、司法所等多部门及双方业主召开协调会。
经多方分析责任、协商沟通,最终达成“责任方共同承担维修及赔偿费用”的方案,矛盾圆满解决。此次事件中,社区全程主动介入,用“未诉先办”的服务理念赢得居民点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孙河地区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更主动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在一件件“关键小事”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让幸福在家门口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