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三面锦旗,三份心意!这些暖心事里藏着最动人的“双向奔赴”

日期:2025-08-04 09:10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管庄地区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三面锦旗,三份心意!这些暖心事里藏着最动人的“双向奔赴”

红绸展卷

金字生辉

近日

管庄地区接连收到三面饱含深情的锦旗

每一面都藏着

一段解民忧、暖民心的故事

这些带着温度的瞬间

诉说着基层工作者与群众之间

最动人的“双向奔赴”

一片空地堵心房

一番改造暖心间

曾经,管庄西里一社区16号楼周边杂物堆成“小山”,私家车堵得轮椅过不去,电动车“飞线”充电屡禁不止。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社区党委书记带着社工逐户敲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居民的诉求:“能不能安充电桩?”“想有个歇脚的地方”“楼前别再乱停车了”…… 最终梳理出的10余条建议,成了改造工程的“施工图”。

改造工作并不简单,部分居民对充电桩车棚的安全标准、环境影响提出疑问,甚至通过12345热线表达担忧。收到反馈后,地区相关科室第一时间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勘测、优化设施布局。社区工作人员也拿出专业与耐心,用家常话解读方案,实时回应诉求。通过居民座谈会定期通报进展,入户走访时面对面算清“安全账”“民生账”。看着图纸上的充电桩变成实体车棚,隔离板、挡车柱等,设计细节逐步落地,居民们的疑虑渐渐消散。

如今再看,挡车柱隔开了乱停放的车辆;通道上轮椅无障碍通行顺畅;充电棚里扫码就能充电、再也不用冒“飞线”的险;晾衣杆安在了通风处,被褥晒得暖洋洋。

为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居民专门送来一面写有“心系居民办实事,改造空地惠民生”的锦旗。

一次上门解忧愁

一面锦旗载谢意

86岁的徐奶奶卧床多年,日常饮食起居全靠65岁的儿子刘大爷一手照料。屋漏偏逢连夜雨,刘大爷的妻子张阿姨刚做完腿部手术不久,伤口尚未痊愈,只能扶着墙慢慢挪动,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刘大爷肩上。

最让一家人犯难的是徐奶奶的养老助残卡金融功能开通的事儿——刘大爷既要照顾老母亲,又要惦记术后的妻子,根本抽不开身。连着两周,他挤时间跑了几趟北京银行,咨询的结果都是需要出具监护证明才可以办理,最后因手续不全、需本人确认等规定没能办成,急得嘴上起了好几个燎泡。

社区副主任郭楠得知后,立刻带着包楼干部于海龙、负责民政事务的李艳伟赶到了老人家里。

“大爷您别急,需要啥材料、咋个流程,我们今天一次性帮您弄利索。”李艳伟一边安抚着焦虑的刘大爷,一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表格和说明,逐字逐句讲解委托办理的授权要求。她核对完徐奶奶的身份证、户口本,又指导刘大爷填写委托授权书,于海龙在一旁帮忙整理材料、拍照存档,郭楠则顺手帮张阿姨倒了杯热水,叮嘱她术后别累着。不到半小时,原本让一家人愁了半个月的金融功能开通事宜,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了委托授权。

“真是太感谢了!我这腿脚走不动,他爸又脱不开身,正愁没法银行一趟一趟地跑呢,这下好了,拿着委托受权书,到了银行就办好了。”张阿姨看着手续办妥,眼眶红了,拉着郭楠的手连声道谢。

一周后,张阿姨专程来到社区将一面写有“情系百姓办实事,心贴群众解民忧”的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中,“你们上门来把难事儿办顺了,这份心意我们记在心里,这旗,我们必须送!”

三面锦旗,三种牵挂,却同样滚烫

管庄人用“多跑一步”的主动

“多想一层”的细心

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满意笑脸”

这一面面的锦旗

是肯定

更是约定

往后岁月里

这份“把居民当家人”的心意

会继续在街巷间传递

暖透更多寻常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