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安全网 提升幸福感 | 管庄“未诉先办”解民忧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感知居民需求的前沿阵地。管庄地区各社区积极践行 “未诉先办” 理念,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通过细致走访、高效联动,切实解决居民的 “急难愁盼”,织密安全网,提升居民幸福感。
“未诉先办”除隐患
老树 “焕新” 惠民生
康悦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时,收到居民反馈称康泉小区8号楼前杨树因多年生长茂密,不仅严重遮挡室内光线,还剐蹭玻璃。社区协调物业修剪时,发现17棵杨树因长期受病虫害侵蚀,树干中空、枝干枯朽,遇大风天气存在枯枝断落的安全隐患。
社区党委秉持“未诉先办”理念,联合物业实地调研并召开议事协商会,督促物业上报相关部门,并对小区树木逐棵“体检”,针对树冠危枝制定“降高、疏枝、去枯”标准化修剪方案,采用“修剪 + 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采伐前,社区通过线下张贴通知、线上微信群提示、入户点对点告知等方式,提前发布作业信息,及时疏散车辆及人群。施工现场采用“分解缓降”技术作业,对树木进行了集中修剪,并采用异地补种方案,将17棵杨树科学移植,更换为国槐,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升小区环境。
“蜂” 险清零行动
织密社区安全网
近日,惠河东里社区东一时区小区频频发现马蜂窝。这些马蜂毒性强、喜群居且筑巢位置刁钻,成为居民心头大患。社区工作人员展开“地毯式”排查,发现5栋居民楼不同角落都存在马蜂窝。
社区迅速响应,积极发挥党组织协调优势,第一时间联系消防工作人员,详细说明情况。消防人员身着防蜂服,用专业工具消杀马蜂,将多个马蜂窝 “连窝端”。之后,社区协调保洁人员对房檐残留杂物深度清理,从源头阻止马蜂再次筑巢,让“空中威胁”清零,保障了居民的生活安全,织密了社区安全网,为居民营造了更安心的居住环境。
科技赋能 “智慧眼”
监控升级护平安
普济社区党委在“走动式办公”中,接到居民关于监控设备优化的诉求。原因是东会新村、双会小区的32个探头老化严重,夜间画面较模糊;惠桥小区7个探头“带病运行”,部分因线路老化频繁掉线。另外,消防通道、小区凉亭等重点区域存在监控死角,且三个小区存储设备为老式模拟信号硬盘,仅能保存20天数据,达不到30天安全追溯标准。
社区党委将群众诉求列为工作清单,经实地考察后,决定使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升级监控系统。社区联合物业、施工单位组建专项工作组,开展“点位会诊”,勘察居民反映的纠纷高发区、儿童游乐区、小区出入口等重点位置,结合消防通道、电梯口、单元门口等关键区域需求调试监控角度,确保探头发挥最大作用。
经过半个月的施工改造,三个小区的监控系统焕然一新,东会新村和双会小区更换老旧探头32个,新增13个;惠桥小区更换老旧探头7个,新增13个。改造后,监控总体覆盖率显著提升,“盲区”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新探头采用400万像素高清数字信号,配备定点枪型摄像机,存储升级为16TB大容量硬盘,数据保存时间延长至30-60天,支持高清回看,解决了画面模糊、数据易覆盖等问题,极大提升了小区安全指数。
点滴为民心
枝叶总关情
接下来
管庄地区将持续深化“未诉先办”
下足“绣花功夫”
广泛听取群众呼声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
真正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
筑起坚实的“民心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