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太阳宫地区探索党建引领网格赋能新路径 推动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日期:2025-07-29 11:02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太阳宫地区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近年来,太阳宫地区持续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与城市管理网格工作机制的全面有效衔接,围绕《朝阳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暖阳”聚力十大行动计划,通过织密网格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措施,不断夯实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治理成果,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织密网格治理架构 发动多元力量“靶向入网”

强化网格长队伍建设

结合地区实际,科学划分治理网格85个,实现空间全覆盖。依托基层党组织分布情况和综治中心三级管理模式,实行“居民网格长+社工网格长”的“双网格长”机制,配备网格长150余名,实现党组织设置与网格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形成基层治理和联系沟通群众的有机闭环。

选优配强网格力量

发动政府部门、辖区企业、群众志愿者、政法力量、新就业群体等五类力量下沉网格,通过“派员定岗”,组建“四方八员”队伍(“四方”是指党政机关、社区志愿者、辖区共建单位、物业公司或产权单位;“八员”是指在网格上配备基础信息采集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连心员、公共安全巡护员、市容环境监督员、社区治理参谋员、共建共享建议员)700余名,有效融入网格,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加强线上网格阵地建设

依托“一网格一微信群”,持续发挥好“网格八员”的多元作用,针对群众反映的环境卫生、房屋漏水等民生诉求,以“更及时、更精准”为目标,做到事事有响应、件件有回应。在线上网格阵地引入警务力量,依托网格微信群,实现社区民警与网格力量的全面对接,形成安全隐患联治、矛盾纠纷联调的“警网融合”架构,确保居民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纠纷有人解。

完善网格工作机制 激活精细化治理“内生动力

强化科技赋能手段

探索以数字化赋能网格精细化治理模式,通过地区综合管理平台四期功能建设,构建网格工作智慧平台,全面展示地区“一张网”情况,涵盖地区—社区—网格三级人员配备、党组织覆盖、12345诉求量和类别分析等信息,形成“网格+”接诉即办、协商议事等机制,为全面分析研判治理现状、制定下一步计划提供决策支撑。开发社区、网格频繁填报数据和事项的统计分析功能,分类整合、定期更新,打通数据壁垒,提升工作效能。

用好共商共治平台

加强网格内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党群联动”“社企联动”“支部联动”作用,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小区议事会等平台,探索构建“网格首办—社区联办—地区会办”三级协商共治体系,研讨共建项目、解决疑难问题。2024年以来,召开议事协商会140余次,达成共建项目67个,有效推动了人大附中朝阳实验学校交通改善升级等一批民生实事的解决。

建立责任公示机制

在各网格内统一设置“公示铭牌”,内容包括网格名称、范围,社区书记、网格长和包楼社工的姓名、联系方式,水电气暖等生活热线。更新网格公示铭牌264块,实现网格内全要素资源实名制、公开化。强化民情收集,依托地区居民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民情信息、记录工作日志,通过主动上门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早一步发现“急难愁盼”问题,先一步解决居民实际需求。截至目前,共录入居民基础信息42万余条,工作日志48万余条。

发挥网格体系作用 推动基层治理“有形有效”

提升接诉即办质效

依托地区网格化治理架构和工作机制优势,推进“热线+网格”深度融合,发动“四方八员”力量主动问需、靶向共治,推动未诉先办。压实“地区—社区—网格”三级责任链条,下沉资源和力量,针对突出诉求和主要矛盾,建立快速响应和提级办理机制,强化过程督办与结果反馈,推动问题解决。共召开专题调度会28次,协调解决尚家楼48号院3号楼电力改造等疑难问题600余件。2024、2025年居民月均诉求量分别同比下降18.29%和17.41%。

拓宽志愿服务维度

通过不断发掘网格治理“新”力量,组建“暖阳”骑士志愿服务队,发挥新就业群体“流动探头”作用,鼓励引导参与基层治理,200余名“暖阳”骑士队队员累计反馈解决各类线索300余条。积极打造亲情、亲自然、亲家乡“三亲”教育品牌,近年来,开展“一日女儿”“悦动朝娃”等各类惠民活动852场,持续提升各网格内居民的情感认同和基层治理黏性,切实增强地区志愿服务品牌矩阵的效能,助力构建全龄友好、多元共建的综合服务体系。

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通过搭建网格议事平台、引入专业法律力量等措施,各网格以社区为单位邀请结对共建律所组织举办法律咨询日活动,与共建、公益律师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实现网格问题随时反映、随时咨询、及时调解,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专业性和成功率。2024年以来,开展普法教育116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59次,解决诉求、化解纠纷970次,切实提升了网格化治理水平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