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示范网格 | “微格智网”织就社区“幸福经纬线”(四)
“一网一格精治理,一心一意办实事。”在刚刚过去的“星火聚力 和融共治”七一主题活动中,12个社区网格获颁“红色示范网格”。和平街街道聚焦数智赋能,以112个网格为治理单元,积极探索以“微格+智网”为基础的精细化治理新思路,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以“微小事”撬动“大民生”,书写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动人篇章。
和平西苑社区003号网格,以党建为核心,激活群众力量;以"微格智网"为抓手,实现精准治理;以角色转换为突破,激发居民自治热情。这个有两栋老楼,200多户居民组成的网格,曾因“问题多、投诉多”闻名,如今上演着社区治理的逆袭故事。退休居民从“意见提出者”变身“楼院观察员”,把门岗亭改造成“民情议事厅”。如今,这些“老熟人”化身社区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用对楼院的熟悉和热情,实现从“被服务者”到“服务监督者”的蜕变。让老院子也焕发了新活力。
一次修树作业中,观察员老李全程跟进,凭借对每棵树生长情况的了解,精准指出遮光枝杈。他主动协调工人与居民,既保障树木修剪科学规范,又让大家对采光效果满意。这种角色转换带来的不仅是矛盾减少,更是居民自治意识的觉醒。
该网格探索出的“角色蜕变工作法”,以党建为纽带,以尊重换信任,以参与激活力,将消极对抗转化为共建共享。通过“身份重塑+场景再造+机制赋能”三步走。将意见提出者纳入“楼院观察员”队伍,把矛盾焦点转化为议事阵地,建立“居民自处-网格协调-社区联动”的三级响应机制。曾经针尖对麦芒的“刺头”,如今成了最热心的治理骨干,用对家园的热爱与熟稔,实现从“被动吐槽”到“主动建设”的华丽转身,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小黄庄社区001网格的小黄庄123号楼为典型无物业老旧小区,长期面临垃圾堆积、桶站无人值守等问题,居民投诉量居高不下。面对小区治理困境,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以“红色网格”建设为抓手,网格内第一党支部书记韩容芝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凝聚第一党支部党员力量,发动楼门长、居民志愿者,构建“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明确党员志愿者包楼栋、包桶站、包巡查的“三包”机制,达成了红色网格内垃圾分类桶站的有效管理,确保小区内垃圾分类治理无死角。
在网格长的带领下,网格内居民自治意识显著增强,志愿者队伍从最初3、4人扩展至近20人,垃圾桶站由无人值守到多人轮换,实现了高峰时段100%值守。成功将问题点位转化为达标小区。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
通过半年多的持续攻坚,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至85%,环境投诉量下降90%,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红色网格”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樱花园社区005号网格涵盖樱花园6、7、8号楼,共有432户。该网格秉承“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单位共建”的服务理念,在网格支部书记和网格长的带领下,网格员与居民积极投身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组建了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多支志愿者队伍,20多名红袖标志愿者长期参与社区值岗,30多人自发参与社区矛盾调解、灾害巡查、环境治理等工作,为社区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着力量。
居民自治对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意义非凡。遇到极端天气,网格员迅速行动,通过阳台观察、楼院巡逻关注环境,及时反馈风险点,帮助社区排除倒伏树木、脱落油毡等隐患,保障居民安全。在邻里矛盾化解上,网格员主动沟通,如6号楼空调噪音问题,经多方劝说居民更换新设备,化解了矛盾,促进邻里和谐。
网格内社会单位朝阳区第十一房屋管理事务所和平街管段积极参与网格建设,服务居民,免费为老人加装适老化设施、帮漏水家庭排查维护管线,还协助更换井盖、清理楼道堆物、参与桶站值守。在区防火委部署关怀高龄失能老人居家安全工作时,房管局排查并更换重点人员家中裸露电线插座,获居民称赞。樱花园社区005号网格发动群众、依托多方力量精细治理,发挥红色示范作用,提升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和平街街道以“共朝美好·和融共治”为引领,深化“五和行动”协同,推进“微格智网”精细化治理。通过红色网格示范引领,凝聚多元力量延伸治理触角,用“智慧赋能”破解治理难题,让“小网格”释放“大能量”,奋力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篇,为居民打造有温度、有品质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