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美如画”,太阳宫社区居民楼前花坛“变形记”
初夏的西坝河北里23号楼前凤仙花吐蕊,车辆齐整入位,这片曾让居民掩鼻绕行的“社区伤疤”仅用30天便蜕变为共享花园,但其背后的艰辛与坚持折射出基层“解题智慧”—从倾听诉求破题,用共商共治落笔,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
破局:从"脏乱场"到治理起点
“以前这里堆积着杂物,还有居民自己弄得小菜园,一到夏天蚊蝇滋生,社区治理多次,但一直都无法彻底解决。”说起西坝河北里23号楼前曾经废弃家具与私垦菜地混杂,脏乱不堪的环境令居民苦不堪言。
2024年10月,太阳宫社区启动“破冰行动”,包楼社工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研、电话征询的方式,收集了小区超80%住户的意见反馈。调研发现,杂物堆积背后还隐藏着晾晒空间小、停车困难等民生诉求。
“不能光‘拆旧’不‘立新’。”社区书记宋世懂和社工们带着改造方案逐户沟通,用“功能置换”思路打消居民顾虑,腾退空间将同步补足便民设施。历经60天耐心沟通,终于得到小区居民一致支持,为治理按下启动键。
共商:居民议事会开出治理良方
“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小区改造,就应该更便于居民的生活。”首场议事会上,老党员张阿姨的发言引发共鸣。社区搭建“居民议事厅”,将设计师、物业、法律顾问与居民组成“共商共治”小组,共同商议具体改造方案。
历经多次打磨,改造方案最终敲定。采用“空间折叠”策略,拆除违建清运垃圾后,场地将被分为晾晒区、停车区、绿化区三大功能区。22个可移动防腐木花箱排布有序,居民可认养种植;新增停车位划分合理,确保居民出行安全有序;2组晾衣杆选用不锈钢材质,防锈又耐用。物业经理现场立下“军令状”:“每日保洁、每月检修,让改造成果更持久,让小区环境更美观!”
蝶变:30天见证空间新生
今年3月,在太阳宫地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改造项目开工实施,为保证施工质量,社工和居民志愿者每天到场巡视监督。仅30天,这片方寸之地焕然新生。
更让居民欣喜的是,通过社区“花箱认养计划”认领的花箱里,桑贝斯凤仙、辣椒苗、番茄苗已经窜了半尺高,以前无人问津的地方,现在成了大家的“小菜园”、“小花园”。傍晚,老人和孩子们在花箱隔出的休闲区锻炼玩耍。“社区为这事没少下功夫,现在环境变好了,邻里间的关系也更亲密了!”居民常叔叔逢人便说。
这片绽放新生的花坛,“改造”的不仅是环境颜值,更是社区治理、民心所向,基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执着里;藏在“有事好商量”的对话中;藏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里。当协商民主照进社区角落,方寸之地也能绽放治理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