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园街道落实“一场一策”治理 破解国展商圈非机动车停车难题
为有效缓解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商圈非机动车停车供需矛盾,提升区域交通秩序与城市形象,香河园街道联合多部门启动“一场一策”专项治理行动,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技术赋能等举措,着力解决非机动车停放难题,为商圈发展注入新动能。
难题:停车缺口,设施不足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建于1985年,位于北三环东路6号,建筑面积42200平方米,日均客流量随展会规模波动。场馆共设4个出入口,其中1、2号门(位于静安西街)因展会期间游客流量较大,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峰值高达276辆,远超入口附近设置的的停车区域容纳辆数。
同时,配建引导标识缺失及设施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乱停放现象频发,尤其展会期间停车矛盾突出。
破题:三管齐下,精准施策
1.扩容供给,优化布局
新增路外专用停车场:于1号门东侧新建268平方米非机动车停车场,可容纳150辆车,缓解核心区域压力。
动态调整停放区:依据《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放设施设置规范》,在符合条件的区域增设共享单车停放标线,提升空间利用率。
2.技术赋能,智慧管理
引入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共享单车“入栏结算”,规范停放行为。
施划清晰标线及图标地标28处,增设停车指示标牌6处,确保标识与实际车位一致,减少寻位时间。
3.多方联动,协同共治
强化现场引导:高峰时段增派交通协管及志愿者,分类引导私人车辆与共享单车有序停放。
企业责任压实: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制定调度清运计划,增设“调度蓄水池”,避免车辆淤积。
公众意识提升:通过宣传倡导文明停车,曝光不文明行为,推动良好骑行习惯养成。
解题:常态推进,长效管理
经过两个月的持续发力,国展商圈高峰期非机动车辆拥挤情况得以有效缓解,周边停车位利用率显著提升。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治理将实现“短期补短板、长期促规范”目标,推动非机动车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规划”,为居民及参展客商提供更便捷、有序的出行环境。
“一场一策”治理模式生动体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思维,通过供需精准匹配、多方协同共治,不仅破解了大型商圈“停车难”顽疾,更以点带面推动了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升级。
后续,街道将与国展场馆及共享单车企业联合运维,定期评估治理成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