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街道——这堂“红色思政课”为清华附中的学子种下强国梦的种子
3月18日,东湖街道东阅书院“五老”红色宣讲团走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望京学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宣讲开始前,东阅书院“五老”红色宣讲团负责人董蔚建向同学们介绍了“五老”的含义、红色宣讲团成员以及本次活动的初衷。
“四个月前,歼-20S在中国航展1号馆航空工业馆亮相,这架双座隐身重型战斗机不止吸引了其他国家争相报道,更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观打卡。孩子们,当你们看到最新型战斗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的前身是什么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老战士’张建群的故事。”听到董蔚建的提问,同学们的眼神立刻聚焦到“五老”红色宣讲团成员张建群的身上,安静等待这位“老战士”讲述亲身经历。
张建群以《做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为题,从60年前看到人民日报《号外》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照片谈起,回忆自己如何立志入伍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过往。
“在部队,我当过机械员、机械师,主要负责歼教5的维护维修等工作,也配合飞行员成功完成了阻击敌军侦查气球,捍卫我国领空安全的任务。”边播放一张张资料照片,张建群边娓娓道来参与战斗的经过。一个“冲上一线的教练机”的小故事,不仅讲解了歼教5机型的构成,而且分析了战斗机的重要作用。
宣讲中,年过七旬的张建群语气虽平缓,但声音却十分坚定,红色故事感染着每位同学。
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纷纷举手提问:“侦查气球怎么飞到实验基地上空的?”“歼6上竖起来的杆子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飞机如何精准空投物品呢?”张建群仔细倾听每个问题并耐心解答,同时叮嘱孩子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也要牢记有人在为这份幸福负重前行,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换来了安宁的生活。
不知不觉,这堂“红色思政课”进入尾声,“五老”将东阅书院全体成员撰写的图书《书香满园 悦享东湖》赠与学生代表。“十年后的2035年,中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时的你们都是优秀的博士、硕士,要努力成为大国工匠,为这一目标奋斗前行。”接过图书,孩子们均表示要好好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不负韶华,强国有我。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望京学校副校长史晓雨介绍,本次红色宣讲是利用东湖街道“家校社”平台,邀请东阅书院“五老”红色宣讲团进学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丰富“三点半课堂”内容,成为学校主课堂外的“红色思政课”。
伴随下课铃声的响起,红色宣讲落下帷幕,但同学们却久久不愿离开,围在“五老”身旁询问战斗机的相关知识。
谈及学习感受,初一年级的刘昕珈感触地说道:“张爷爷的分享让我想起语文书上邓稼先爷爷的事例,我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年代祖国的坚强和新时代新中国的强大。有了先辈们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无忧的生活,我要努力成为新中国的建设人和接班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接下来,东湖街道将持续发挥东阅书院“五老”作用,将红色思想渗入青少年的心中,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