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宫地区区人大代表徐丽萍:田野上的“都市梦”
徐丽萍
太阳宫地区区人大代表
农业农村部中国国际减贫中心研究处处长
把专业和履职结合起来,2024年我对朝阳区以城市化为特征的乡村振兴更加坚定信心。
在繁华与宁静交织的北京市朝阳区,区人大代表徐丽萍不仅见证了朝阳从城乡接合部向现代化都市区的华丽转身,更积极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这片土地的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
朝阳作为首都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突出,农村面积占全区的四分之三。乡村地区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是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徐丽萍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乡村发展的瓶颈: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态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不够鲜明……这些问题像一道道坎,横亘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作为农业农村部中国国际减贫中心研究处处长,区人大代表徐丽萍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为加快推进朝阳区乡村全面振兴,她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深入调研、走访记录,围绕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农业生态价值、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在区第十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朝阳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朝阳区作为北京经济大区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区域,乡村现状和城市活力存在一定反差,尤其是乡村的产业、生态、美学等空间资源价值没有充分彰显。”围绕这些内容,她提出建议:一是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机制。二是推动城市空间向农业开放,促进农业的生态价值向经济和社会价值转化。三是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时尚“潮乡村”新名片。四是稳妥推进城市化成熟地区乡镇向街道转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令徐丽萍欣慰的是,收到此建议以后,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在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上做了大量工作,还着重完善了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及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机制。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区领导定点联系村制度,狠抓考核调度,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同时积极探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拓展“农业+”应用体验场景,探索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进土地入市交易、撤村建居等工作,并加快农村集体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南部崛起、东部跨越、北部提升”, 保障规划蓝图落地实施。
“2024年,朝阳区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这些都让我对朝阳区以城市化为特征的乡村振兴之路更加坚定信心。今年我提出的这项建议被评为区人大常委会优秀代表建议,也说明了朝阳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对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接下来,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把专业和履职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朝阳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展现应有的代表担当。”徐丽萍对实现她田野上的“都市梦”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