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大屯街道全力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

日期:2024-12-25 16:40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大屯街道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今年以来,大屯街道秉持“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工作理念,依托“友好大屯·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行动”,结合辖区实际及新就业群体需求,打造方便骑行进入、指引标识清晰、服务设施完善、关爱服务齐全、友好氛围浓厚的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场景,加强新就业群体与社区的深度连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感、职业获得感和城市归属感。

1.安慧东里社区推出“四有”行动,让友好社区更温暖。

安慧东里社区聚焦基层治理要求、社区服务需求及新就业群体诉求,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发动多元力量,以社区党建网格分布图为基础,因地制宜绘制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服务地图,并创新实施“楼宇有行动、门店有行动、物业有行动、社区有行动”的“四有”行动,在社区场景做实团结凝聚、关爱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结合小区环境特点和新就业群体情况,社区通过设立楼栋指引图、路标杆、优化登记流程、设置配送专用摆渡车、楼宇专用外卖柜等举措,进一步优化配送环境,方便外卖骑手、快递员送单上门,有效解决“找路难”“进门难”问题,提高新就业群体工作效率与便利度。

设立三家“骑手爱心驿站”,提供充电、休息、饮水等贴心服务;在安慧路安装充电桩及换电柜,化解“充电难”问题;联合辖区理发店、超市、药店等友好门店推出骑手优惠活动,打造友好商户一条街,营造新就业群体友好氛围。

2.安慧北里逸园社区凝“新”共治,为基层治理添“新”力。

安慧北里逸园社区坚持“携新共建,双向奔赴”工作理念,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全力量网格治理体系,形成与社区网格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环境整治、社情收集、文明劝导、安全巡查等“微治理”,把新就业群体的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在日常工作中,骑手们当好“移动网格员”,充分发挥“熟门熟路”“移动探头”作用,及时反馈小区基础设施损坏、安全隐患、人居环境等问题,协助社区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社区居民关心的点滴小事能够迅速反映、及时处理,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为基层治理再添“新力量”。

3.安慧东里第二社区、融华嘉园社区,上线“专车”破解骑手“进门难” 。

安慧东里第二社区干杨树小区横跨距离较长,老年群体及儿童占比较大。为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物业不允许骑手骑行进入,徒步配送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为破解“进门难”问题,社区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协调物业购置10辆共享自行车,并进行定制化改造,分别放置在小区主要出入口供骑手使用,有效节约了配送时间,提高配送效率。

融华嘉园社区积极整合资源,在小区主要入口配备小推车、平板车等快递外卖配送专用摆渡车供骑手使用,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配送方案,让快件、餐品能够及时、安全地送到居民手中,畅通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4.安慧北里秀雅社区、育慧北里社区、亚运新新家园社区、富成花园社区、金泉家园社区暖“新”举措传递“大温暖” 。

社区立足新就业群体需求,有效链接共建单位资源,携手辖区友好商户提供特惠服务、免费饮品、充电上网及休息场所等,用心用情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

安慧北里秀雅社区深挖共建单位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优惠餐饮、理发、休息、饮水、充电等暖心服务,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将暖心关爱送到他们身边。

育慧北里社区针对骑手需求,携手道尔泰市场美食城推出“骑手优惠餐”,并提供充电、饮水、休息区,有效缓解他们“用餐难”“就餐成本高”问题,让一餐热饭暖胃更暖“新”。

亚运新新家园社区为新就业群体发放“平安小哥卡”,将紧急联系人、联系电话、血型等信息登记在卡片上,并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骑手安全行车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富成花园社区“小成大爱”系列活动以网格治理交流会、文体活动、暖心慰问等形式,为新就业群体送去关心关爱。在社区的鼓励下,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清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材料,并及时反馈公共设施损坏或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从社区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实现社区与新就业群体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金泉家园社区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作用,链接共建单位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爱心义剪等关爱服务,并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与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骑手们也纷纷响应社区号召,积极投身文明劝导、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融入社区治理,实现新就业群体与社区的“双向奔赴”。

一系列暖心举措是

街道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

建设的缩影……

其他社区也纷纷行动

通过开辟新巢驿角

联合社会单位设立全时驿站等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暖“新”关怀

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