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常营回族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日期:2024-09-29 10:17 来源:常营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9月27日在京召开,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了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回族乡人民政府等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

2024年9月27日,常营回族乡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常营回族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部,紧邻城市副中心,面积9.3平方公里,是朝阳区唯一的民族乡。辖区有汉、回、满、蒙古、朝鲜等36个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2.0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约1.63万人。

近年来,常营回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常来常往、同心同赢”民族团结进步品牌,推动各民族全方位互嵌共融,全乡呈现出各民族团结一心、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乡党委、政府将民族团结工作列入乡党委议事日程和全乡党的建设规划,建强地区—社区—楼宇三级民族工作体系,工作力量覆盖22个社区。各级党组织将民族理论武装任务纳入学习计划。切实将基层党组织打造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全乡2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有回族、满族干部7人,其中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获第九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在全区率先完成乡村两级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保障本地农转居社区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加经济收入。2019年以来,社员开始享受股份收益,2023年每股分红增至280元。推动长楹天街、陆港城、华联商场等商圈“一盘棋”发展。鼓励辖区企业和社会组织招收各民族职工,举办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地区各族群众求职就业渠道。打造民族风情街、民族特色餐饮一条街等地标建筑和特色街区,积极支持各族群众在夜间经济、餐饮服务等领域创新创业。

连续三年为常营民族家园社区、连心园社区累计加装电梯666部,方便了7000多户居民上下楼。扎实推进回迁房小区房产证办理,加快老旧小区楼本体改造项目建设,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朝阳医院常营院区落成并投入使用。连心园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区域绿化覆盖率超过40%,先后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和环境建设样板单位。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民族趣味运动会、非遗文化手工制作等活动。坚持举办“5.6民族团结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汇演,发布常营之歌——《爱你,常营》,展现全乡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风貌。结合开斋节庆祝活动,组织邀请书画家、周边社区各族书法爱好者开展书画交流活动。举办4届北京•常营半程马拉松比赛。组织各族群众代表参加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展全民体育健身系列活动,展现各民族团结拼搏精神状态。

设置民族团结文化墙、56个民族宣传画、“石榴籽”精神宣传展板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支持辖区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全方位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建成五里桥党建主题公园,打造“五里桥和平谈判遗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步道等实景体验学习矩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用活红色资源。2023年被评为“北京市行业示范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充分调动社区各族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楼门文化、社区邻里节活动为抓手,动员楼门长、居民代表、和谐促进员、党员代表等各类居民骨干,参与楼门精细化治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成立由社区各族老党员、居民志愿者共同参与的调解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做思想工作,成功调解一批居民矛盾。落实接诉即办工作要求,持续探索为民服务新方法,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让各族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率先成立一站式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集行政执法、司法、公安等资源于一体,汇集人民调解、片区法官等力量,统筹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工作,不断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