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孙河严选| 专题连载《我He我的家乡》(五)

日期:2024-06-26 11:07 来源:孙河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我He我的家乡》第五期,聆听孙河故事,共建孙河未来。
五十年前一次“追星”记
张世全
“明星”、“追星”、“追星族”,是近些年来的时髦词汇之一,但“追星”可能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其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这个北甸人也曾在孙河参与了一次“追星”当了一回“追星族”。
原孙河村北头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街道的东头通京顺路,即现孙河中学大门对面,西头通向西店村,同时也是那时辛堡等村村民来孙河街的通道。
在该街的中部有一座石桥,若从东来过石桥南面就是孙河正街的北口,往北上一高坡就是孙河小学(原尼姑庵)。学校东门外偏北是几处民居,其中住有一老人姓张名环,他有一家传秘方能治肝炎病。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星期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此求药,人多时,排队的长龙可达一百多米,能到坡下石桥东侧。
据说老人施药一般不收钱,但要带一些馒头(制药原料之一),可能还需要一些香油。张环老人的药具体能治哪种肝炎,疗效到底有多大,因我不了解,所以这里不多表。说的是1965年的春天,当时我上小学五年级,一个星期天,我们正在家玩耍,听人说马泰来孙河拿药了,于是,我和一些伙伴便向孙河跑去。
那时家庭中还没有电视机,放学后,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听袁阔成的评书是当时的一大乐趣,那时很多大人们都爱听评剧,受此影响我也很喜欢评剧。马泰、魏荣元的“夺印”,张淑桂的“向阳商店”等评剧现代戏当时更是家喻户晓。因为只是听广播,没有去过剧场看演出,所以对他们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听说马泰来孙河了,便跑去一睹真容。
等我们到了孙河一看,已有不少人为看马泰而来,男女老少都有,而取药的人已排到了坡下。但是围观的人群都离的较远,只见马泰在队中等候,和平常人一样,四方脸,较魁梧,身穿兰色中山装,手提一只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常用的那种黑色双环短带人造革手提包。围观的人与他并没有任何互动,也不时兴什么签名,大家或许只抱有一个朴实的愿望,能见见马泰本人就行了。
今天,孙河村已消失,往事犹存,张环老人曾施药,马泰先生曾来过孙河取药,我到孙河当了一次“追星族”,这些也是一段古镇往事吧。
文章作者张世全,系孙河地区文联常务理事、文学创作协会会长。
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孙河乡历史的重温,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本期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下周一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从今天西甸村村名中的“甸字”说起》。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共同见证孙河乡故事的丰富和传承,让我们携手前行,在孙河乡的旅程中,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