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近600岁永通桥正式“开门迎客”!
悠悠流淌的大运河之上
横跨着一座古桥
一块块青色的石板
构成这座古色古香、史韵绵长的三孔石拱桥
它就是永通桥
今天
永通桥文物活化利用启动仪式
暨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活动启动
这座接近600年的文物古桥
焕新归来,正式开放啦~
01
探秘桥梁遗址前世今生
永通桥再现古桥历史风貌
永通桥又名八里桥,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位于朝阳区与通州区的交界处,因距离通州老城八里远而得名。永通桥地处交通要冲,曾是东至山海关,南至天津陆路交通的咽喉,向西则通过京通石道直达朝阳门。它不仅见证了古代漕运的繁荣景象,更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卓越智慧。
2013年,永通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永通桥因年代久远和负载量大,出现了条石破损、错位及桥体表面铺装网裂等问题。修复永通桥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古人智慧的继承与发展。按照国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对永通桥整体修缮方案的要求,朝阳区于2021年启动永通桥修缮工程。
工程人员采用小型器械和传统工具,以毫米为单位逐步刨查桥面沥青下的结构,确保对文物的干扰降到最低。针对桥梁本体状况不佳、修复工程复杂等困难,区文旅局积极与市文物、水务、交通等多部门协作,共同研究制定修复方案,并于2023年完成对永通桥的修缮工程,恢复了古桥历史风貌。
精湛、智慧、厚重
了解了永通桥的前世今生
今天带您一起感受
现场的精彩瞬间
02
打造“复合型”文旅商综合体
更多文旅消费新体验快来解锁
永通桥的活化利用
是朝阳区“文物活化利用”系列
「文旅兴商、朝阳永通」“文化+”布局的开端
永通桥数字焕活计划
在仪式上正式亮相
惊艳了大众
通过“长桥映月数字藏品”“数字扫描还原古桥盛景”“石狮子数字扫描与创新制作”等一系列创新手段,这座古桥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结合步行桥、景观桥、网红桥的多重功能,永通桥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展览、步行交通、长桥观景、商业市集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
启动仪式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桥演绎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永通桥缓缓开启,仿佛穿越时空,带人们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数字导览和AR数字体验、沉浸式互动研学、永通桥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03
推进“运河文化+”融合发展
永通桥主题游径上新啦
永通桥的修葺竣工对外开放
只是保护传承古代文化遗产的第一步
北京朝阳接下来还将有哪些“大动作”呢?
给您做个剧透
北京朝阳将以运河水文化为核,以文物古桥做轴,推动“永通桥类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八里桥公园”“重兴寺”等文化项目落地,形成永通桥主题游径。
为让游客们感受大运河文化,体验朝阳商业魅力,实现“文旅兴商,朝阳永通”美好愿景,北京朝阳还将引入更多特色业态,融入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包括建立露营研学区、建设集装箱市集、打造长桥映月音乐节等。
04
趁热打卡 唤醒“乡愁记忆”
当好“桥东家” 守好“东大门”
活动结束后,管庄乡组织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了永通桥开桥后的首场集中参观学习活动。踏上阔别已久的永通桥,大家心中感慨万千。“我们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管庄人,看到这座陪伴自己成长的古桥重焕新生,真是又激动又自豪!”八里桥村书记屈英健说道。
近年来,管庄乡珍惜宝贵资源,深入挖掘永通桥历史文化内涵,坚持以桥为鉴、以桥铸魂、以桥兴业、以桥聚力,以桥促变,将永通桥的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管庄记忆传承馆、党群服务中心全景展示;聚焦永通桥配套设施、朝阳古道保护利用建言献策,挖掘培育“古桥、古道、古药、古寺”多维融合的文化风貌;以古桥为载体已连续举办了16届惠河文化节和8届惠河体育节。桥文化不仅为地区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而且彰显了管庄作为朝阳东大门的气质和底蕴,已经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所在。
下一步管庄乡将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做好永通桥的保护传承工作以文物保护利用绘就文化传承新画卷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