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诗人”硕宁的“三字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和平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办公楼时,副队长贾硕宁抑扬顿挫的吟诗声伴随着轻快的脚步声响彻整个楼宇。
每天上班前吟诵诗词成了他多年来的习惯,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诵诗人”硕宁。
硕宁不仅爱吟诗,工作起来,还爱念“三字经”。
在他看来,做基层工作就要用“情”,干“细”,做“实”。
一个周末的上午,贾硕宁正在队里值班。
突然接到电话,街道工作人员接到举报,在辖区内有一名流浪卖艺人员,通过二维码收款点唱。挂掉电话后,贾硕宁立即同街道民生办的工作人员赶往现场。
沿街寻找了40多分钟后,他们在一个街边公园的长椅上发现了李某,他的移动音响和麦克风摆在长椅旁边,他整个人一动不动满头大汗地瘫躺在长椅上。
“您好,我们是和平街街道的,您需要帮助吗?”
“我腿疼的不行了....”李某一边说着,一滴汗珠从额头滑下来。
“我们送您去医院!”贾硕宁向公园管理处借来了轮椅,搀扶着李某从长椅坐上轮椅,又从轮椅坐上汽车,将李某随身的所有物品一并收上了车,20余米的距离,却用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
带李某到达和平街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时已是中午时分,体检的挂号费需要个人支付,“我这个艺卖不出去,没什么人点唱”李某没有支付能力,贾硕宁主动为他支付了挂号费用。
随后,他和街道民生办的工作人员用轮椅推着李某,不厌其烦地跑上跑下,帮他脱衣、穿衣、缴费、买药等,制服不一会儿就被汗水洇湿了。
经过检查,李某除痛风外并无其他疾病。虽然身体无大碍,但如何安置李某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待解难题。
在了解到李某已无其他亲属,平时在街头流动卖艺的情况后,贾硕宁安慰道:“你的腿没有大事儿,按时吃药就行,以后也不要卖艺了,属于无照经营行为,正好街道民生办的同志也在,我们一起帮你找出路。”
街道民生办第一时间与朝阳区救助站取得联系,希望对李某进行临时安置。区救助站表示,李某是北京户籍,且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按照规定不能接受救助。
看着躺在床上无助的李某,贾硕宁心急如焚,他与街道民生办的工作人员商量后决定,先将现场情况汇报给街道领导。
街道领导在知悉此事后,立即与区民政局进行了沟通说明,最终,因为李某的病痛救助站同意暂留7天。
贾硕宁和街道民生办的工作人员陪同李某来到朝阳区救助站,他们帮李某从车上抬下轮椅,又帮着李某填报救助手续,并嘱托救助站工作人员按照医嘱对李某的痛风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还反复叮嘱李某服用治疗痛风药物的注意事项。
夕阳西下,贾硕宁忙碌了一天,肚里滴水未沾。但一想到李某有了归宿,心里的一块石头已然落地,灿烂的笑容刚挂在脸上,很快又懊恼起来,“当时由于心急,只想着给李某找个落脚地,忘了给他买顿午餐,哪怕一个盒饭也好,咱只顾忙,顾不得吃饭,却忘了他是个病人,肯定一天也没吃东西……”他就是这样一个粗中有细的“城市绣花人”。
一个“情”字见真心,18个小时暖心陪护,45个电话协调,3个地点的发力联动,终于让李某有了安身之所。
加入城管队伍多年来,贾硕宁一直坚信,城管人是执法经验丰富的“善知者”,是倾听民声民意的“善听者”,也是直面疑难复杂的“善勇者”。
张先生居住的小区与X办公大楼施工工地邻近,每到夜深人静时,总会传来一阵时远时近的噪声,吵得他无法入睡。
连续二十多天的噪声干扰,让张先生忍无可忍,他来到工地,找到负责人反映此事。
负责人称按照规定晚上10时以后工地停工,不会存在噪声扰民问题。
几次交涉无果后,心情烦躁的张先生拨通了“12345”市民投诉热线。
接诉后,贾硕宁第一时间赶到了施工工地了解情况,现场看到工地大门紧闭,从外围看到工地里一片黑漆漆,也听不到噪音,完全没有正在施工的迹象。
回复的结果让张先生感到很意外,脸上满是愤懑和委屈,嘴上连连说着不可能。
贾硕宁没有草草结案,而是为张先生留下了联系方式,告诉张先生说,再次听到噪声时,可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他。
一个小时以后,贾硕宁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里,张先生言辞焦急地说,此时就有很明显的噪声,但不确定在什么位置。
贾硕宁立即起身,来到张先生家,现场听了听之后,他觉得,这个噪音确实是从工地那边传来的,但不像施工噪音,随后两人一同寻找噪声源,原来是施工工人宿舍楼上,一阵阵时响时停的空调转机声传来的。
虽然超出了城管执法职权范围,但秉持首接责任制,第二天上班后,贾硕宁相约朝阳区生态环境局专业人员和工地负责人,同张先生一起直奔噪声源。
经区生态环境局市安所专业测试确认,该宿舍楼空调系统的频发噪声超出声环境功能区限值标准,就是影响张先生睡眠的“罪魁祸首”。
面对现场噪声测试证据,负责人当即表示,将重新调整空调位置,确保附近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一个“细”字见真情,2通电话,2次测音,2个部门,终于让张先生睡上了安稳觉。
违建与相对人的切身利益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查违、拆违的过程,往往困难曲折。
有居民投诉,砖角楼北里X号楼楼顶的鸽棚疑似违建,不仅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而且还妨碍住户进行防水层修复改造,希望执法队员能帮忙解决问题。
接诉后,贾硕宁立即联系鸽棚所有人调查情况,并迅速完成检查勘验。
面对鸽棚所有人关于违法建设认定的诸多疑问,贾硕宁通过出示法律明文规定以及列举实际案例的方式,予以细致耐心的解答。
“咱们小区的改造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家家都盼着保温层的重建,冬天不冷、雨天不漏,咱这鸽棚确实违法,还是拆了吧,街坊邻居的都满意,改造的时候就都恢复了,您也省事儿。”
最终,鸽棚所有人同意配合拆除工作,但仍面临着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棚内鸽子寄养去向的难题。
为此,贾硕宁专程入户拜访,向砖角楼北里X号楼居民反馈诉求办理进度,坦诚说明鸽子寄养难题。
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并主动提出允许鸽棚所有人慢慢安置现有鸽子,待鸽棚腾空后,再行拆除。
待棚内鸽子全部安置后,贾硕宁与鸽棚所有人确定拆除时间。拆除当天,贾硕宁全程在场,提醒施工人员轻拿轻放,避免打扰楼内居民正常生活,历时一整天,鸽棚全部完成拆除。
鸽棚拆除后,砖角北里的居民送来锦旗:“贾队太负责了,隔段时间就给我介绍一下进度情况,现在鸽棚拆了,我们再也闻不到臭味了!”
一个“实”字见真意,历时8个月,33次的电话沟通、10余次的现场查看,共拆除违建70余平方米,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从业十一年来,贾硕宁始终保持着那份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初心和热情,念着他的“三字经”,在城市管理的道路上,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