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河严选| 专题连载《我He我的家乡》(一)
孙河乡承载着古都的辉煌与现代的活力,从古老的村落到繁华的街区,每一处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景都讲述着发展的故事。
值孙河建乡40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我He我的家乡》连载内容,带您穿越时空长廊,了解孙河乡的起源、发展以及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该连载内容选自《孙河记忆与今日孙河》,是由孙河乡文学爱好者张世全、张文炎等50余人,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搜集孙河乡14个自然村的文史素材、特色亮点、红色故事等撰写而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故事,共建她的未来。
孙河地区历史沿革
张世全
孙河在西周时期属燕国地域,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蓟地,秦代属广阳郡蓟县,西汉时属广阳国,东汉时属广阳郡蓟县,三国时期属魏国幽州,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属幽州,隋朝时属涿郡。
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割幽云二州给辽国后,孙河地区属辽国幽都府南京路,将北京定为陪都南京设析津府。金灭辽后,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北京为中都,设中都路。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辽南京析津府为大兴府,大兴即疆域广阔兴旺发达之寓意,大兴之名自金代设立至今八百余年一直沿用,而孙河大部分地区属大兴县管辖。
▲望京馆
自明代起,大兴县辖区包括北京城东半城和东部城近郊,孙河隶属大兴县,西部少数村归过昌平县。进入民国时期,改京师顺天府为京兆地区,1928年京兆地区改为北京特别行政市,期间大兴县之管辖未曾变。1930年后,改为河北省北京市下辖有大兴县,孙河地区属大兴县第五区,区政府在孙河镇西南的关帝庙中。抗日战争时期,孙河及附近村曾短暂的归属过河北省顺义县管辖,抗战结束后又回归大兴县。
1949年解放初期,孙河地区划归河北省顺义县第九区,区政府在今顺义后沙峪马头庄。1950年孙河地区划归河北省通县三区后改九区,区政府在今朝阳楼梓庄,孙河地区为孙河乡。1956年,孙河地区划归北京东郊区,1958年东郊区改为朝阳区。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1958年至1960年间,孙河地区经历了大朝阳公社、小朝阳公社、和平公社的管辖。1960年缩编后的和平公社,被上级命名为“和平中阿友好人民公社”,阿指的是阿尔巴尼亚。
1954年,北京市国营农场管理局下辖的东郊农场建立,东郊农场就包括孙河地区的部分土地。1960年成立和平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后,就和东郊农场是一个单位,是政企合一的体制,既是企业又是政府,当时下辖今孙河乡和崔各庄乡所属各村,这种体制只有北京和上海两座大城市的郊区有。和平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国营东郊农场)的范围自1960年固定下来,直至1998年场乡分离。
▲旧时商铺
从1960年起,今孙河乡所辖的十四个行政村,就分别由和平中阿公社(东郊农场)的下一级机构孙河管理区(分场)、辛堡管理区(分场)、奶子房管理区(分场)管辖,其间也有过小的调整。
1984年,国家体制改革恢复了乡镇制,人民公社取消,和平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国营东郊农场)改为和平农村办事处(东郊农场),下属农村部分设立孙河、黄港、崔各庄、南皋四个乡,四个乡由和平农村办事处(东郊农场)管辖,仍是政企不分的体制,这种局面直到1998年场乡分离。分离后东郊农场由北京市三元集团(原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成为纯企业,四个乡直接由北京市朝阳区管辖。2004年,黄港乡并入孙河乡,即今天孙河乡的格局。
作者:张世全,系孙河地区文联常务理事、文学创作协会会长。
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孙河乡历史的重温,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本期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将在每周一定期更新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共同见证孙河乡故事的丰富和传承,让我们携手前行,在孙河乡的旅程中,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