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内容页

【新时代文明实践】“解锁”呼家楼文化生活新方式

日期:2024-01-09 08:46 来源:呼家楼街道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新时代文明实践】“解锁”呼家楼文化生活新方式

“掐丝珐琅、社区图书室、公益电影、纸浆画制作……”呼家楼街道各社区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用丰富的活动,凝聚群众参与热情,汇聚辖区正能量,共筑美好时代新风。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辖区居民学习了解珐琅工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近日,金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指尖传承·掐丝珐琅活动。

“掐丝珐琅画起源于元代,一直延续至今,属于平面画,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和点蓝。其造型典雅优美,色彩鲜艳夺目,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受大家喜爱。”活动中,老师为居民详细介绍了掐丝珐琅画的历史,并讲解工艺流程。

制作过程中,居民从绘画、上胶、掐丝、剪丝、着色,按照底板的轮廓勾勒出一个个线条,看似普通的金丝,在一番弯折处理后,奇迹般地构成了一个个精巧细致的图案,呈现出一种立体的、昂扬流畅的美感。尽管掐丝珐琅画的制作工艺有些繁琐,但居民们根据老师讲解的要求,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方寸之间,一幅幅掐丝画作品慢慢展现在眼前。

活动结束后,居民们开心地表示,此次活动展示了珐琅画的传承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见证了非遗文化带来的震撼和魅力,传递出中华传统非遗文化智慧,十分受益。

为使辖区青少年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推动全民阅读向深层次发展,农丰里社区着力打造的图书室应运而生,就近、便捷服务让居民阅读“触手可及”。

走进社区图书室,一股浓浓的书香扑鼻而来,种类齐全的各种图书让大家流连其中。原《中国少年报》美术编辑、农丰里社区居民刘益晏阿姨将亲手绘制并结集出版的《猫大哥趣闻》捐赠给了社区图书室,供青少年阅读。她希望通过阅读这本漫画集,使孩子们不仅可以开心一笑,也能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

书香进社区大幅降低居民进入阅读世界的门槛,社区通过提供便捷阅读,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促进了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下一步,社区将不断完善图书阅读阵地,积极营造人人爱读书、处处溢书香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社区居民和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居民的使命感、责任感,近日,呼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社区活动室为居民放映了公益电影《长空之王》,重温红色记忆,感受家国情怀。

电影《长空之王》讲述的是雷宇等飞行员经过严苛选拔正式成为了中国新一代试飞员,他们在队长张挺的带领下参与到尖端新式战斗机的试飞工作中,不断成长的故事,展现了我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向强的伟大进步。

影片中,试飞员们表现出的“勇于担当、服务国家的信念、在危险时刻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情节,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视听上的辽阔,生命不息的鲜活,永不灭的信仰,溢满着要创造极限和维护使命的勇气和魅力,使大家看得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公益电影进社区活动不仅为居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一代代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将爱党爱国情怀融入心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纸浆画源于民间手工艺,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纸浆画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提升社区居民体验艺术创作的无限乐趣,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关北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了非遗纸浆画制作活动。

活动中,老师介绍了纸浆画的来源和发展史,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非遗技艺纸浆画的相关知识和创作过程,感受非遗之美。居民们在手工老师的指导下,遵循面、线、点的顺序,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耐心细致地用镊子配合竹签等工具,按照轮廓,将颜色不一的纸浆一点一点铺叠上去。不久,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在居民的手中慢慢诞生,大家充满了成就感、喜悦感。

通过活动的举办,构建了和谐的邻里关系,营造了友爱、温馨、融乐的社区氛围。下一步,社区将以不同的艺术形式,继续丰富文化活动,让居民们乐在其中。

未来,呼家楼街道将坚持以满足群众所需所盼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组织发动更多志愿者力量,探索公益共同体建设,以实际行动传播文明新风,提高地区文明程度,凝聚力量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奋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