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应急科普示范社区”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来广营地区召开
近期,“公共安全应急科普示范社区”成功落地来广营地区清河营中路社区。
12月8日上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会在清河营中路社区组织召开探索公共安全应急科普示范社区建设与运营机制研讨会。
会议由北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会秘书长常越主持,并就北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代宝乾,就研究所历史及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表示,未来可以将研究所的经验成果与当前基层治理的热点相结合,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鹏霞,从委托内容、项目成果、运营机制设计三方面,对北京市公共安全应急科普示范社区建设与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
清河营中路社区党委书记钱凤雪介绍了社区基本情况及项目背景,并结合本社区特点分享了科普社区建设运营经验。
据了解,以社区安全风险及其管控和应对措施为核心,清河营中路社区打造了包含厨房安全、虚拟灭火演练、磁吸式风险地图、消防安全飞行棋、社区安全随手拍等16个功能展区在内的科普展示空间。
智慧体验区设置了急救科普知识机器人,可提供可视化、智能化的应急科普宣传服务,通过与机器人的语音交互,可以更加沉浸式地学习急救知识、进行实操和闯关问答。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社区科普基地,详细了解科普基地建设情况和特色亮点,并实际体验了模拟灭火、心肺复苏等应急科普项目。
参观结束后,与会人员就“从社区公共安全应急科普机制谈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展开研讨交流。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安全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吕慧表示,清河营中路社区的公共安全应急科普工作扎实,未来可以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并结合短视频等宣传手段丰富科普形式,以此带动全社区公共安全意识提升。
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勤智提出,清河营中路社区利用线下体验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社区重点人群的参与程度,后续要持续做到抓点准、落点实、方法活,让居民多多参与。
来广营地区办事处副主任张凌云表示,接下来,地区将深化基层科普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科普资源优势,结合科普实践经验,不断强化科普多元服务效能,在夯实工作基础、抓好重点群体及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持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与社会治理事业深度融合。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文化科技处副处长龙华东对清河营中路社区的项目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强调,在后续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挖掘社区治理达人、能人,组建一支科普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深化拓展科普阵地,通过联动社区、企业、学校等,加强基层科普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