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滩社区“三步走”破解老旧小区电动车管理难题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方便、快捷、易学易用的特点逐步取代了自行车,成为了家庭居家必备的近距离出行代步工具。而随着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停在哪?咋充电?这些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
经过3年的努力,南沙滩社区探索出“三步走”路径,基本实现了电动自行车停放有序、充电有地、价格合理,惠及老旧小区居民2553户。
南沙滩社区的四个老旧小区均为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国企、市企宿舍楼,电动自行车的治理一直是个难题。自2020年1月至问题解决前,关于小区电动车的诉求共有52件。奥运村街道与社区根据这些诉求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确定了小区电动自行车存在的三个难题。
首先是停车难,电动自行车体积相较于自行车来说大2—3倍,小区内尤其是老旧小区内,原来停自行车的位置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居民只能到处找位置停车,甚至穿插地停在汽车之间,造成了停车秩序混乱。其次是充电安全问题,电动自行车屡次爆出充电起火的新闻,但为了充电方便,个别居民还是将电池拿回家中进行充电,或是使用“飞线”进行充电,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是充电收费问题,市面上提供充电服务的公司良莠不一,充电价格也没有统一标准,有的价格较高,很多居民对此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电动车充电导致的诉求量也随之提高。
带着这些问题,奥运村街道着手在南沙滩社区和谐小区、平安小区、五建小区、联合院小区开展实地调研,并迅速理清了解决思路,启了电动自行车治理“三步走”。
第一步,将废旧车棚变身智能充电车棚。四个老旧小区共有7个老旧车棚,随着自行车使用的减少、车棚年久失修等情况,现有的车棚基本处于废弃状态。街道和社区对小区内的废旧自行车进行了清理,不仅清理出了车棚内的废旧自行车,同时也将小区内其他位置的废旧自行车进行了清理,为电动车的停放腾出了位置。与此同时,街道和社区经多番沟通对比,引入了阿凡骑智能车棚,对车棚进行墙体、地面、门窗、室外坡道、强弱电等基础设施继续建设,并安装了云监控、身份识别、消防、标识、充电设备等智能系统,将废旧车棚升级为智能车棚,不仅满足了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电动自行车无处停放的问题,还保障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二步,引入多家充电公司,满足居民充电需求。街道和社区通过与物业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在有物业的小区,由物业根据自身情况引入充电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充电设施,譬如天和人家小区物业引入“驴充充”柜式充电柜,节约空间的同时,可以为更多的居民提供充电服务。
“驴充充”柜式充电柜外形类似于小区里面的快递柜,一组充电柜包括9个小的充电柜,可以同时给9个电池充电。居民充电的时候,将电动车的电池拿下放到柜子里去即可,而不用把电动车停放在充电柜旁边,由此节省了停放电动车的空间。
这样究竟能省多大空间?同样给9辆电动车充电,一组充电柜大概占地面积0.9平米,如果换成普通充电桩则需要大概9平米左右。在没有物业的小区则利用北京市惠民项目等多种形式,引入充电公司,在小区内建设充电桩,缓解小区内居民的充电需求。随着各式充电桩、充电柜的安装到位,居民电动自行车在哪充电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第三步,党建引领议事协商电价,让居民享优惠。经过沟通,南沙滩社区全域大多电动自行车充电价格有了明显下调,其中阿凡骑车棚充电定价自1元4小时降为1元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