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街道展现“非遗+”的无限可能 寻找破圈融合新机会
6月16日,在潘家园街道松西小广场,各类非遗项目集体亮相,一场可观看可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集精彩开启。当天上午,潘家园街道非遗体验周暨“细耘非遗传承 唤醒古韵新生”匠人文化传承 促进文明社区建设项目启动。现场通过“非遗+演出”“非遗+体验”“非遗+老字号”“非遗+艺术”等多元方式,展现非遗在新时代应用的无限可能,寻找“非遗+”破圈融合新机会。
一直以来,北京积淀了一批享誉世界、巧夺天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时代见证者,也是非遗文化创新深度融合的随行者。本次活动中,潘家园街道以“非遗进社区 文化有传承”为主题,开展凝聚非遗文化精彩,勾勒美好生活的非遗文化互鉴活动,不断丰富地区经济发展内涵,展示文化时代新韵。抖空竹、打花棍等多项体育非遗项目,经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薪火相传,时至今日依然焕发着体育独有的蓬勃生机,传递着城市独有的非遗文化。活动当天,非遗传承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展演,一招一式中,沉淀着岁月功力和文化底蕴,也展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蓬勃发展。在本次沉浸式体验的非遗大集上,非遗元素无处不在。点翠、麦秆画、竹编、太平燕、兔爷等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精彩诠释着非遗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居民朋友们可以在一步一景参观体验的同时,近距离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岁月之美。
为推动非遗活化利用,展现当代价值,街道在“非遗+”系列活动期间开展了心理、法律等融合学习体验活动,进一步挖掘圈内圈外的文化精粹,为非遗“新生”赋能,实现非遗和不同形式文化的破圈融合,以“非遗+”的多元方式展现非遗应用的无限可能。
据介绍,“细耘非遗传承 唤醒古韵新生”匠人文化传承 促进文明社区建设项目进行期间,潘家园街道将推出20余场沉浸式、多元化的非遗体验活动,让居民朋友在“学”“赏”“玩”“知”四大篇章中,感受传世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创新手段,普及非遗知识,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助力时代发展,让辖区居民共享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