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营家园一社区:党建引领促发展,“一院一品”惠民生
康营家园一社区作为孙河地区成立最早的社区,现有居民5000余人,园区4个(C区,6区,D、F区,11区)。近年来,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挖各园区资源特色和精神内涵,抓实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院一品”,引导居民、企业商户等力量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绘制社区治理“同心圆”。
C区“孝亲园” 专群结合助老晚年无忧
社区现有80岁以上老年人50余人,大多居住在康营家园C区。社区依托党支部阵地,在C区着力打造“孝亲园”,推出细致、专业、贴心的为老服务,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并助力社区于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80多岁的李大爷和老伴儿张大妈身体不好,出门不方便,儿女也不在身边,日常生活难题不少。因为有了16名“夕霞红”志愿者轮流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理发修面……让老两口晚年无忧。
“C区的困难老人多,但‘热心肠’更多。”社区工作人员吴伟娜介绍,作为打造社会养老“动员圈”的重要环节,社区于2021年组建“夕霞红”巾帼志愿服务队,联合辖区爱心企业,持续开展“爱驻夕阳·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为75岁以上老人及困难人群提供擦玻璃、冲洗暖气片、代开药品等服务。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助老志愿者50余人。
关爱老人身体健康,社区重点打造“‘医’心为民”服务项目。联合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疗健康服务队,每周为居民提供义诊、健康咨询服务。成立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队,累计服务900余人次。
除了生活、健康上的保障,园区还突出对老年人精神上的关爱。自2016年起,园区每年重阳节举办“集体生日会”活动,赠送剪纸“寿”字,500余人直接受益。并持续开展“孝德之星”评选、夕阳再生手工坊、“我们的节日——传承筑梦节日坊”等主题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6区“友邻园” 友邻善治推动共建共享
在邻里和谐的土壤上,6区着力打造“友邻园”,通过邻里互动、先锋示范、协商议事等举措,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实现“友邻善治”。自2018年起,园区持续开展“好邻居”评选、百家宴、趣味运动会等邻里互动活动,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
居民的归属感逐渐增强,不断回馈于社区治理中。在日常,20余名楼门长、文体骨干、志愿者每日巡视园区内外,排查并上报安全隐患和卫生死角,劝阻不文明行为。“大家地熟、人熟、情况熟,办起事来事半功倍,是推动实现‘未诉先办’的重要力量。”社区工作人员说。
去年年底,部分居民反映购药难,园区自发组建“药品共享群”,有的热心邻居还免费送药上门,解了不少居民的燃眉之急。
如今,在骨干力量的带动下,园区共建共享的氛围愈发浓烈。每逢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居民们都会在群内主动询问社区是否招募志愿者。
D、F区“文慧园” 做强阵地助推文化惠民
因社区居委会及主要文化活动场地都在康营家园D、F区,社区立足阵地优势,着力将D、F区打造成“文慧园”,推动实现文化惠民。
社区不断完善园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站进行了舒适温馨的改造,内设多功能厅、书画室、摄影棚、培训室等区域,完成园区内配套文体设施,包括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为满足居民们多元化需求创造条件。
同时,社区聚焦文化载体建设,加大队伍培育力度。社区于2010年成立时仅有太极队、小车会2支文艺队伍,经过多年培育,如今已壮大为老年合唱团、书画社、摄影班等11支队伍,拥有280余名骨干,年均举办文化活动40余场。每周,社区都邀请专业老师开展相关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大家实力不俗,曾先后在孙河地区乒乓球比赛中包揽男单、女单冠军,在孙河地区“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11区“科教园” 科教优势营造浓郁氛围
康营家园11区现有住户457户,为朝阳区教委公租房项目,居住人员是来自朝阳区各个校区的优秀教师及家属。社区将园区定位于“科教园”,依托社区第四党支部阵地,发挥优秀教师队伍作用,带动提升科学文化氛围。
下午给学生上网课,晚上连夜备课,一大早就赶到居委会,摸排重点人员信息、入户拆除门磁、登记核酸检测信息……去年,11区累计有60余名教师党员向社区党委报到,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第一线,依托楼门群等平台常态化开展防疫知识普及、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营造科学防疫氛围,为织牢社区防控网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社区将继续深挖园区科教力量,聚焦文明城区创建、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传统文化传承等领域,发挥教师资源优势,以科普教育、趣味课堂、亲子互动等形式拓展活动外延,营造崇尚科学知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