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这个小区曾是电视剧金婚的取景地,如今大变样……

日期:2022-12-26 10:51 来源:管庄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这里曾是电视剧金婚的取景地

有着较为集中的苏式居民楼群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

采用苏联式建筑风格

外墙红砖裸露、楼体方正

斗篷式大屋顶是“标配”

然而 因建成年代久远

小区的“疑难杂症”也越来越多

令人欣喜的是

去年开展环境整治以来

这个小区变样了……

“以前的马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雨时外出,都不知道从哪里下脚……”回忆起管庄东里小区曾经的模样,70岁的周阿姨颇感无奈。而面对小区这一年多的变化,她如数家珍,“宽敞干净的柏油路、停放整齐的车辆、设施完善的健身广场和儿童乐园,还有多个用来给居民休息和议事的文化长廊,变化真是太大了!”

【小区名片】

管庄东里小区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家属区,共有居民楼62座,以三层、六层和少数高层建筑为主,共有居民3070户、7500余人。

央地联动 总投入改造资金约5000万元

“前段时间孙子经常问,什么时候能去楼下儿童乐园玩。这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孙子一定开心坏了。”家住管庄东里小区59号楼1单元的凌爹爹说,新建的儿童乐园,就在自家单元楼旁边,修建得五彩缤纷,既悦目更“赏心”。

只见800多平方米的空地,均铺设了橡胶地面,还添置了跷跷板、秋千、滑滑梯、象棋桌椅、踏步器等娱乐和健身设施,四周修了一圈木凳,并新修了文化长廊。“我最喜欢广场中间的鹅卵石步道,走起来很舒服,有按摩的效果。”凌爹爹认为。

40号楼居民周阿姨则对院内新修的柏油路“情有独钟”。“以前小区路况差,连出租车都不愿意进来,说怕刮坏底盘。”在管庄东里小区住了50多年的周阿姨说,如今她最惬意的事,就是茶余饭后绕着小区柏油路走几圈锻炼身体。

管庄东里社区党委书记李冬梅介绍,去年9月起,管庄东里小区环境提升整治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在乡党委和中国建材总院的协同领导下,本着为民办实事的理念,实施政府统筹、央企尽责、社会力量配合的联合治理方策,促成了小区多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李冬梅说,去年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整个小区975处违建、总计7500平方米的拆除工作。其中,包括独立于墙体的铁皮棚、770个彩钢房,以及与墙体外立面相接的205处砖混结构违建等。随后,中国建材总院项目实施部门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征求意见,总投入4758万元。一年以来,共翻修小区内部15000平方米沥青混凝土道路、16000平方米人行步道,粉刷楼梯间59291平方米,更换单元防护门及门禁系统183樘,安装监控系统164套,更换路灯138处,改造自行车棚3000平方米,规划车位1400个……

管庄乡党委也投入了专项资金,聘请专业规划师将小区老旧空间改造成儿童乐园、健身广场、党建宣传阵地等,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助力小区打造成老有所乐、少有所嬉的花园式小区。

共治共享 楼门文化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64岁居民李叔叔是一名老党员,对于小区的诸多变化,自家单元楼对面的党建文化长廊的落成最令他开心。前几天,他和社区工作人员、10多名党员志愿者一起将党建文化长廊角角落落都打扫了一遍。

“这里以后就是咱们党员的家了,理论学习和交流、主题党日活动,都可以在这里开展。”李叔叔说,为了维护小区公共环境,党员志愿者们自发排了“值班表”,对小区各个广场和乐园进行“巡查”,遇到不文明的行为,会及时制止。同时,他们还将鼓励带动居民一起来保持家园的整洁美好。

“不仅是党员志愿者,普通居民和社区内的商户,也纷纷参与到社区共建共治中。”李冬梅介绍,在居民志愿者的挥毫泼墨下,中国传统山水画被挂上了楼梯间;附近一美术机构的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打造了不同主题的楼门文化墙;今年国庆节及二十大期间,不少居民自购国旗、灯笼等布置单元楼。

前不久,楼门示范点建设项目在管庄东里小区40号楼1单元启动。昔日堆满杂物的楼梯间被青翠欲滴的绿植所替代,老旧的报箱被重新粉刷,便民箱中添置了打气筒、雨衣、工具箱、急救药箱等。

“单元楼里,每户都有一把钥匙,便民柜启用以来一直运转得很好。居民使用一次性雨具等物品后,还会买新的补充进去。”李冬梅欣慰地说,下一步,社区将根据情况将这些便民项目进行推广,让更多居民受益。“只有让老旧小区内部真正‘活起来’,才能实现惠民生和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凤凰涅槃的决心

下好老旧小区改造“先手棋”

厚植社区“党建引领”的基因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