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来广营地区>>基层动态

最美家庭② | 小手拉大手,环保齐步走

日期:2022-12-22 10:02 来源:来广营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榜样是美德传承的起点。上一期,我们了解了李丹的家庭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郎迪家庭,看看她和家人是怎样以身作则树家风绿色环保代代传。

随“圾”而动,亮身份广宣传

郎迪居住在清苑路第一社区,是一名家庭教育讲师。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双胞胎儿子聪明懂事,一家人其乐融融。

郎迪热心公益,对社区环保事业特别关注。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后,她发挥专业特长,制作线上直播课件,主动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宣传行动中。课件中,朗迪将趣味游戏贯穿其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寓教于乐的方式,为青少年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分类方法和必要性,得到了青少年的一致好评。

除线上教学,在社区的推动下,郎迪多次组织线下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效果。

在此期间,郎迪主动收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困惑和建议并整理成书。她与社区密切配合,商讨改进更贴合实际的垃圾分类治理举措。

见“圾”行事,从娃娃抓起

郎迪的双胞胎儿子今年4岁,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早早树立了环保意识,懂得“垃圾要分类”的道理。

生活中,郎迪经常给小兄弟俩“加课”,利用闲暇时光讲解垃圾怎样分类。比如吃完饭,她会告诉孩子玉米棒不是厨余垃圾,要扔到灰色的其他垃圾桶里;做完游戏,她会抽查两个小家伙知识的掌握情况:“擦手后的脏纸巾是什么垃圾,看谁先把它扔到对应的垃圾桶里。”

亲子时光中,郎迪的爱人陈法兵常带着孩子阅读垃圾分类绘本。当书中提到啤酒瓶在二次利用时,可用作铺路的材料美化城市,两个孩子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希望能够看到那条反射着太阳七彩光的道路。“你看,垃圾是不是也有它的用处啊?所以我们要正确分类,这样你们就能早日看到用玻璃铺设的道路了。”

为了早日看到“七彩道路”,两兄弟相互比拼着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牢记垃圾桶的颜色和类别,而且在游戏中,如果谁回答错了,另一个便会像老师一样,指正对方。外出玩耍也从来不乱扔垃圾,从小就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立“圾”行动,环保齐步走

在郎迪的带动下,全家人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为社区环境治理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郎迪(右)引导孩子们做志愿服务

爱人陈法兵化身活动宣传员,每次都主动将活动通知发给身边的朋友,邀请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来。

60多岁的公婆成为了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都会在社区整理可回收垃圾,看到放错地方的垃圾,也会将它们归位。

除此之外,郎迪及家人还积极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的打卡活动中,每天践行垃圾分类,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起到带头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郎迪家庭积极投身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以及实践中,用自身行动为绿色生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