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这样“养成”
日前,2021年第六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名单正式出炉,康营家园25区榜上有名。至此,孙河地区已完成创建5个“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康营家园23区、康营家园24区、康营家园D区、康营家园12区、康营家园25区。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新规正式实施以来,孙河地区积极引导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如何把垃圾分类做得更好,其中学问不少,一起来学习孙河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是如何“养成”的。
党员带头“红色”引领“绿色”
“居民自主分类意识很强,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也高。”二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说。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在推动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落地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夏天厨余垃圾容易产生异味儿怎么解决?” “桶站环境如何建设能确保垃圾密闭?” “租户多的楼,有没有必要再增设桶站”……在定期召开的议事会上,职能科室、社区、物业等部门多方齐聚,垃圾分类工作成了逢会必商的热点议题。
议事厅的成员多数是党员,平日里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为家园建设建言献策。 “咱们小区居民都是热心肠,尤其是退休党员干部,有好想法都愿意跟我说上几句。”作为乐于发挥余热的老党员,67岁的王先生深受居民信任。近两年,他和退休老党员、志愿者不断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反馈给社区和物业,并联合其他成员监督物业改进落实,从而形成垃圾分类管理良性循环。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被动落实的“参与主体”变为主动谋划的“施治主体”,投身到推动小区治理中来。“现在居民的分类意识跟投放准确度比早年提高了不少,大家齐心协力,眼看环境越来越好。”王先生说。
据了解,无论是最近新上榜的康营家园 25 区,还是之前上榜的 23 区、24区、D区、12区,康营家园五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号召小区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小区志愿者以身作则,在主动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桶前值守工作。每天,参与桶前值守的党员和志愿者,都准时出现在垃圾桶旁,这是荣获多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主要原因之一。
宣传到位 垃圾分类氛围浓厚
“垃圾分类全民行动” “垃圾分类从我 做 起 ”“ 垃 圾 分 一 分 家 园 美 十分”……在孙河的大街小巷,处处有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如今,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顺黄路和京密路交会处,很远便可看见高大的建筑物上印着“垃圾分类让城市更文明”10个大字的巨幅生活垃圾分类广告。 “孙河地区环境好,到处都有垃圾分类、文明城区创建字样的公益广告,时刻提醒大家做文明人。”家住二社区的张女士说,她常常按照公益广告上的内容教导孩子不要乱扔垃圾,要文明玩耍。
“我们现在的工作量比以前少了。来公园休闲玩耍的居民大多都不会乱扔垃圾,自觉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分类垃圾箱。”负责四社区小公园及周边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
在孙河,除了主要街道、广场、公园外,医院、小区、汽车站、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显著位置也设置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不少居民反映这些公益广告清晰明了,对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形式,亲民近民、清新自然、绿色环保,将垃圾分类理念带入到居民生活中,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大家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热情。”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负责人说。
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力地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职能部门表示,下一步,地区将继续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和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使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设施管理台账清晰制度明
优美的垃圾桶站环境,更有利于引导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对此,五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不仅会为垃圾桶加装拉环、配备竹夹、安装破袋器,还会进行桶站的防雨改造、以及外观的美化提升,让小区环境管理无死角。
除了肉眼可见硬件设施升级,垃圾分类规范制度、人员服务也在同步提升。“为更好了解居民投放情况,我们建立专项台账,详细记录各类生活垃圾分出量。”康营家园D区垃圾分类负责人介绍,我们还不定期组织垃圾分类督导员知识培训,制定管理标准提升服务水平,更有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垃圾分类不可一蹴而就,贵在久久为功。下一步,孙河地区将总结交流生活垃圾分类好的经验做法,以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为发力点,在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建设,强化日常运行管理,提升居民精准分类准确投放等方面打造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全面促提垃圾分类,让居民更满意、社区更宜居,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建设和谐、品质、智慧、人文新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