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三农信息
农村地区:将建50个星级社区服务站
日期:2013-01-14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改善居住环境,推进转工转居,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记者从区农委了解到,2013年,我区农村地区将采取多种举措改善民生,根据计划,216万平方米的定向安置房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0个村将在年内完成转居指标的办理工作,50个星级社区服务站将建成,为民服务能力将整体提升。
2012年,我区农村地区回迁安置房竣工175万平方米,孙河、来广营、金盏、崔各庄4个乡2.7万人喜迁新居。今年,农村地区还将推进小红门、十八里店、王四营等东南三乡的定向安置房建设工作,年内,预计将有216万平方米定向安置房主体结构封顶。三间房、东坝两个乡11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的建设工作也将完成,预计年内实现1.1万人回迁入住。
今年,我区还将进一步推进农民转居转工,并创新集体就业安置形式,不断提升农民就业组织化程度,发挥市区促进就业政策的作用,引导农民自主择业和市场化就业。其中,孙河乡、来广营乡两个乡的10个村将在年内完成转居指标的办理工作。明年开始,这些地区的农民将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我区还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东南部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其中,3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将新建并计划招生,满足农村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常营等居住组团为重点,我区还将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定向安置房、两限房等农村居住区周边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同时加快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和豆各庄朝丰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社区化管理有益于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今年,我区农村地区将完成18个新建社区组建和50个星级社区服务站建设,启动第三批6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改造项目,实现居民管理服务无缝对接;推进33个“六型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一体化”。
另据了解,农村地区暂不拆迁的村,将全部纳入村庄社区化管理,参照已形成的村庄社区化模式,推进硬件设施建设,落实安全防范制度,提升群众安全感和生产居住环境水平。此前,我区已完成50个村庄社区化建设,推出黑庄户乡“郎各庄村纯农村式”等5个村庄社区化典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今年我区农村地区还将加紧实施劲松东沿路等9条城市次干路、支路建设,落实重点水源、污水管网及变电站等安置房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康营家园等3处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并启动1941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
2012年,我区农村地区回迁安置房竣工175万平方米,孙河、来广营、金盏、崔各庄4个乡2.7万人喜迁新居。今年,农村地区还将推进小红门、十八里店、王四营等东南三乡的定向安置房建设工作,年内,预计将有216万平方米定向安置房主体结构封顶。三间房、东坝两个乡11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的建设工作也将完成,预计年内实现1.1万人回迁入住。
今年,我区还将进一步推进农民转居转工,并创新集体就业安置形式,不断提升农民就业组织化程度,发挥市区促进就业政策的作用,引导农民自主择业和市场化就业。其中,孙河乡、来广营乡两个乡的10个村将在年内完成转居指标的办理工作。明年开始,这些地区的农民将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我区还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东南部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其中,3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将新建并计划招生,满足农村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常营等居住组团为重点,我区还将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定向安置房、两限房等农村居住区周边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同时加快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和豆各庄朝丰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社区化管理有益于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今年,我区农村地区将完成18个新建社区组建和50个星级社区服务站建设,启动第三批6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改造项目,实现居民管理服务无缝对接;推进33个“六型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一体化”。
另据了解,农村地区暂不拆迁的村,将全部纳入村庄社区化管理,参照已形成的村庄社区化模式,推进硬件设施建设,落实安全防范制度,提升群众安全感和生产居住环境水平。此前,我区已完成50个村庄社区化建设,推出黑庄户乡“郎各庄村纯农村式”等5个村庄社区化典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今年我区农村地区还将加紧实施劲松东沿路等9条城市次干路、支路建设,落实重点水源、污水管网及变电站等安置房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康营家园等3处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并启动1941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