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 听民生 解难题 办实事

日期:2012-04-20 来源:朝阳报

    自2006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持续开展“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区直属机关3500多名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沉下身,走街乡、访企业、进学校,深入355个社区(村)入户调研访需求,帮助解决难题。如今,“下基层了吗”、“联系户问题解决了吗”等已经成为机关干部的“问候语”,“下基层、办实事”也悄然成为领导干部的工作习惯。
    变“要我下”为“我要下”
    一位机关干部形象地讲述下基层的感受时说,过去是“要我下”,现在是“我要下”,只有下去了,了解真实情况了,咱才有发言权。为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下基层的主动意识,避免“走马观花”,全区要求每个领导班子召开班子会时必须做到基层情况“三必问”:基层最近集中反映什么问题?群众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改进措施?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分管班子成员必须拿出可行性的工作措施,提出工作时限,明确工作责任,有效解决“议而不决”、“长期欠账”的问题。“三必问”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的宗旨意识,增强了干部服务基层、融入群众的责任感、使命感,变“要我下”为“我要下”,增强“下”的意识。在“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全区共有4个系统、79个单位的3000多名干部与200余户贫困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入户走访12000余户,与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在研究和解决深层次问题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干部对区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了“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
    变“动态接访”为“常态下访”
    区检察院与潘家园街道是帮扶对子,经常在街道开展法律咨询和义务劳动。干部李健彬说:“以前我们都是在办公室里办公,不能真正地实际了解居民的需求。现在我们可以深入到社区内,根据需要解决法律难题,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区委立足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制度性约束,设立了领导干部“基层日”制度,明确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为领导班子集体集中调研时间,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4个基层单位,每周“走访慰问”、“接待来访”、“基层调研”时间不能少于2天,每年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每个部委办联系1个社区(村),每个干部联系1户居(村)民,每个党员在社区(村)认领1个责任岗。
    同时,要求班子在基层群众中进行“四必访”即,遇紧急突发事件立刻访,要求“一把手”、分管领导、属地领导、分管职能部门领导必须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重大任务期间集中访,设立基层主题日,集中组织全区机关干部下基层;做出工作决策深入访,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在做出工作决策前,必须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决策速度服从决策质量,避免“朝令夕改”;包片社区和联系户经常访。区领导、部委办领导、街乡领导干部及各社区(村)“两委”干部每月走访包片党员或居(村)民代表,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记录访谈情况,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四必访”变“动态接访”为“常态下访”,提高了“下”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