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一滴水一样平凡。他多年如一日立足本职,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老百姓家里的那些小事。“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就是他人生的目标。他就是石各庄村便民服务队队长曾庆来。
曾庆来有多忙?看看便民服务队每天工作登记表的记录,看被他骑坏的几辆自行车,你就知道答案了。要想找他,去办公室里多半会是扑空的,而在街头巷尾和老百姓的家里倒是能时不时地碰上他。
曾庆来说:“这会要不是下雨,我这哪有这工夫跟你坐下来这么细细地聊!”确实如此,就在记者进行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就接了不下3个电话,都是居民家里水管漏水或是其他毛病寻求帮助的。曾庆来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人,他一直秉承“接受任务愉快,完成任务彻底”和“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理念,24小时随叫随到为村民服务。
自制“名片”走马上任
曾庆来今年51岁,担任便民服务队队长至今已经第5个年头了。从2006年9月便民服务队成立开始,他就没离开过这个岗位。现在石各庄村,“有事就找便民服务队”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便民服务队成立之初,村民还是带着“这服务队靠谱吗?”这样的疑问的。
曾庆来回忆说,第一次帮居民家里接水管就很不顺利。2007年,服务队只有6个人,身为队长的曾庆来带头给居民接水管。因为挖地下管道时有了偏差,水管怎么也接不上,后来曾庆来特意请教了老师傅,才把村民的水管接上了。“当时都没有经验、没干过,脑子就是转不过来,其实接个‘弯头’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想起,曾庆来还觉得有点好笑呢。
一开始,便民服务队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为了扩大服务队的知名度,曾庆来想到了一个办法——做名片。但是他的名片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他拿干净的A4纸或是信笺纸裁出两指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拿着充其量是纸条的名片,曾庆来发给村里的老老少少,还告诉人家“有事您打电话”。之后,便民服务队又设立了热线电话,曾庆来还公布了手机号码……
从2007年起,修水管、挖下水道、砌墙、维修房屋……就是这一件件小事、一个个改造工程的完成,使便民服务队在百姓中树立了细心、负责的形象,得到了村民的认同,自此便民服务队声名鹊起。这一模式,在2009年被评为朝阳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先进典型,在全区推广。。
四年骑坏三辆自行车
公布了手机号码后,四年来,无论啥点都会有村民打电话或上门找曾庆来向便民服务队寻求帮助,甚至凌晨两三点,曾庆来的电话也会响起。“有时候问题不严重,就在电话里告诉村民一些简单处理的方法,第二天队员们再上门解决。”曾庆来说。
每天,曾庆来都要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村里的大街小巷和民房院落,一方面监督队员的工作,一方面安排工作或解决疑难问题。几年来,他骑坏了三辆自行车。别人的自行车可能是链条、刹车坏了,而他的自行车却是轮子压弯变形了。
有一次,村东边小胡同里的水管跑水了,这老水管埋地足有两米深,维修工作十分艰难。道路窄,施工就把路堵住了,居民出行就不便了;两边都是民房的外墙,挖得太深了,怕墙塌了……为此,施工前曾庆来到胡同两边的村民家里做解释工作,让他们免除担心。与此同时,服务队也讨论出一套既不影响村民出行又安全的方案,很快将跑水的水管修好了。曾庆来说:“二通道那么大的工程都没影响出行,咱们这么点小事,不能让村民也跟着受累啊。”
空巢老人邓凤英,肢体有残疾,一天中午发现家中大门损坏,很不安全,就拨通了曾庆来的电话。曾庆来顾不上吃饭和午休,带领队员们立即赶到老人家中,为她焊接了大门。像邓凤英老人这样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村民,曾庆来心里总是多一点惦记。虽然老人们有事就会打电话,但是只要曾庆来路过或是在他们家附近干活,都会跑到他们家里询问有什么要帮忙的。
四年多来,谁家的房子漏雨、水管跑水、电灯有了毛病,总是第一时间找曾庆来。截至2010年底,曾庆来带领的便民服务队清理村域内排水沟共计16640米,改造上水管道510户,疏通下水道393次,维修公共设施294次,整修街道500余延米。
对于队员的管理,曾庆来也像军队一样严格要求:队员不能拿老百姓的烟酒,渴了就喝村民家里的开水。这是曾庆来给队员定下的规矩。“咱们的队员到村民家里,说话要文明,不能乱拿东西。干完活了,得到老百姓满意后才能走。只有这样,服务队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曾庆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