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气象科普园区基本建成 形成“一园一馆一长廊”开放式气象科普宣教基地
日期:2019-02-21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作为朝阳区一件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朝阳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园区日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待开春种上景观植物后,将于3月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届时,百姓可组团走进园区,近距离体验气象的奥秘,学习气象科学和气象灾害应急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据区气象局业务管理科程月星介绍,该园区是依托朝阳区气象局“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建立的,在园区的功能设置上分为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示范区、生态新能源区和气象文化长廊展示区三个区域。
走进朝阳区气象局大门,便看到角落里一处别致的花园庭院区域,有假山有流水,还有气象科普小品。这里是气象局打造的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示范区。该区域内设有两座雨水景观池,以木栈道为桥,周围还设有小水车和休闲座椅。程月星介绍,为突出气象能源理念,从气象局门口至整个科普园区的道路,都是利用透水砖所铺成的路面。透水砖将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通过卵石、植物、细沙、土壤进行过滤,净化后储存到花园庭院区域内的蓄水池,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循环再利用,打造生态节能系统。
“气象局以海绵城市雨水花园为主要理念,通过海绵城市、光伏太阳能、雨水收集等生态策略,向大家展示气候对地球文化的影响,倡导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程月星说,待开春种上被子植物,庭院将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百姓可以站在桥上看一片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
从花园庭院景色中穿过,便来到了呈U字形的气象文化长廊展区。以温度为主题,设计了“温度的历史”“温度的变化”“科技的温度”等七个展示单元,结合树木年轮、化石、等雕塑物件,从不同角度丰富百姓对温度的认识。记者走了一圈发现,园区内部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各个角落都有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栏。边角地带也设置了可供百姓观赏的生态小路、游园小路和绿色有机菜园。
程月星向记者介绍:“气象局通过挖掘内部空间,对停车区和边角地带堆放的杂物区进行了腾退改造,将停车区平移至大门外,并将围墙、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特别是在办公区外原有植物和廊架的基础上,对柱子外立面、花架顶部和地面防雨装修等全面更新,为百姓呈现了一个整洁清爽的科普空间。”
气象科普园区的建立,与现有的气象科普馆形成“一园一馆一长廊”的开放式气象科普宣教基地。今后,百姓可采取预约制的方式,组团走进园区,零距离全方位了解气象科学知识,学习气象灾害防御的应对办法,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