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规划计划>>为民办实事
80后带领村民共圆“电商梦”
大学毕业时,这个扎马尾辫、皮肤白皙的“学生妹儿”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到农村去,为村民们做事情。当她如愿考上“大学生村官”,下到基层时,各方面的工作都令她窘迫不已。然而她最终干出了一片天地。
2009年大学毕业后,张雪决定到农村去做一名大学生村官。那年夏天,张雪如愿考上“大学生村官”,来到荣昌区仁义镇鹿子村任村委会任主任助理。
不知道怎么和村民打交道、走田坎路常会摔跤、吃不惯农村的菜饭……张雪表现出了各种窘况,村“两委”便不安排她负责具体工作,她每天只能打扫屋子。
两个月后,鹿子村开展林权统计,张雪接下了这桩“麻烦事”。两个月内,张雪测量了近2000亩林地。最终,鹿子村上报的档案最规范,张雪也被评为全镇唯一“全县林权改革工作先进个人”。
从此,她就想,如何让村民都一起富起来。很快张雪就有了主意,想带领村民发展林下养殖业。听说发展林下养殖前期要投一大笔钱,村民没有一个愿跟着她干。张雪心一横,回永川老家向父母、朋友借钱。
张雪积极与全区大学生村官联系,成立了“荣昌区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创业基地13个,带动农户463户发展种植或养殖业,年产值高达1100余万元。
2010年12月,在鹿子村支“两委”的届选举中,年仅24岁的张雪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
鹿子村有村民7000余人,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村道。为了改变出行难的现状,张雪带头捐款,积极到区级各部门争取支持,在半年内建成沥青路2条,共6公里,村子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看到部分村民居住的房子成了危房,张雪又积极向区城乡建委争取“危旧房改造”项目,第一批争取到了30户危旧房改造名额,同时,张雪还带领村民们修建起了农民新村。
2013年9月,张雪调任安富街道通安村任党总支书记。张雪发现,乡亲们用的部分商品很“山寨”;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很严重。
2014年,经过不断走访了解后,张雪创建了“在村头”农业电商微店,帮助通安村村民代销鸡蛋、蜂蜜等土特产,同时代购农资。
同时,张雪还依托荣昌“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这一载体,让“在村头”逐渐壮大为以村为单位的电商孵化平台,如今,“在村头”平台已拥有了PC和APP端口。在这个开放式平台上,所有“大学生村官”都可申请开设专区,销售自己村的产品。
很快,该平台的运行机制在全区得到较好推广,全区12个市级贫困村实现全覆盖。2015年,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80万元。其中,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总价值达120万元,实现了电商扶贫的新成效。
“在村头”农村信息化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雪先后受邀到6个区县、3个市级部门交流农村电商工作思路,为近2千名农村电商人员授课近40次。通安村成为了2015年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现场会的示范点。
张雪的“在村头”梦想还有很多。张雪说,通过在“在村头”这个平台,将进一步汇聚全国各地的特色和文化产品、旅游特色农产,让更多村民们享受城乡均衡发展的成果。
2009年大学毕业后,张雪决定到农村去做一名大学生村官。那年夏天,张雪如愿考上“大学生村官”,来到荣昌区仁义镇鹿子村任村委会任主任助理。
不知道怎么和村民打交道、走田坎路常会摔跤、吃不惯农村的菜饭……张雪表现出了各种窘况,村“两委”便不安排她负责具体工作,她每天只能打扫屋子。
两个月后,鹿子村开展林权统计,张雪接下了这桩“麻烦事”。两个月内,张雪测量了近2000亩林地。最终,鹿子村上报的档案最规范,张雪也被评为全镇唯一“全县林权改革工作先进个人”。
从此,她就想,如何让村民都一起富起来。很快张雪就有了主意,想带领村民发展林下养殖业。听说发展林下养殖前期要投一大笔钱,村民没有一个愿跟着她干。张雪心一横,回永川老家向父母、朋友借钱。
张雪积极与全区大学生村官联系,成立了“荣昌区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创业基地13个,带动农户463户发展种植或养殖业,年产值高达1100余万元。
2010年12月,在鹿子村支“两委”的届选举中,年仅24岁的张雪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
鹿子村有村民7000余人,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村道。为了改变出行难的现状,张雪带头捐款,积极到区级各部门争取支持,在半年内建成沥青路2条,共6公里,村子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看到部分村民居住的房子成了危房,张雪又积极向区城乡建委争取“危旧房改造”项目,第一批争取到了30户危旧房改造名额,同时,张雪还带领村民们修建起了农民新村。
2013年9月,张雪调任安富街道通安村任党总支书记。张雪发现,乡亲们用的部分商品很“山寨”;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很严重。
2014年,经过不断走访了解后,张雪创建了“在村头”农业电商微店,帮助通安村村民代销鸡蛋、蜂蜜等土特产,同时代购农资。
同时,张雪还依托荣昌“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这一载体,让“在村头”逐渐壮大为以村为单位的电商孵化平台,如今,“在村头”平台已拥有了PC和APP端口。在这个开放式平台上,所有“大学生村官”都可申请开设专区,销售自己村的产品。
很快,该平台的运行机制在全区得到较好推广,全区12个市级贫困村实现全覆盖。2015年,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80万元。其中,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总价值达120万元,实现了电商扶贫的新成效。
“在村头”农村信息化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雪先后受邀到6个区县、3个市级部门交流农村电商工作思路,为近2千名农村电商人员授课近40次。通安村成为了2015年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现场会的示范点。
张雪的“在村头”梦想还有很多。张雪说,通过在“在村头”这个平台,将进一步汇聚全国各地的特色和文化产品、旅游特色农产,让更多村民们享受城乡均衡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