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规划计划>>为民办实事
利用社区边角地推广错时停车建设立体停车楼 今年全区新增居住区停车位2000余个
日期:2016-01-04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停车位一位难求”是很多有车族头疼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停车设施不完善,更是让停车难上加难。
2013年起,我区创新停车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在呼家楼北里、松榆里等21个社区(村)推广以居民为主体、居委会为主导、居民自治公约为纽带的停车自治管理模式,小区内停车秩序得到大幅改善。今年,我区又建设完成了2处停车自治管理小区,还在一些社区推广建设立体停车楼,增加1755个社区停车位,并在此基础上落实错时停车位440个,全区新增居住区停车位共计2000余个。
利用社区边角地增加车位1700余个
在有限的社区空间里为居民找到停车位,一直是很多老旧小区增加停车位的重要方式。今年我区通过创建停车自治管理小区,开拓社区边角地等方式,共在居民区内增加了1755个停车位。
西坝河南里社区是80年代末建成的老旧小区,小区内不仅有居民楼,还有燕丰商场、煤炭医院等社会单位,进出车辆和人员多,但由于社区内没有停车管理公司,道路狭窄,消防通道、人行步道被挤占现象严重,“停车难、出行难”成了居民每天都要面对的烦心事。
“今年9月下旬起,我们在西坝河南里社区实施了畅通消防道路、治理停车秩序、规范停车管理、强化交通安全、深化平安建设五项具体措施,综合施策破解难题”。香河园街道综治办主任杨义国说。作为我区今年新创建的停车自治管理小区之一,拓宽道路、清除地锁,让西坝河南里社区在有限空间内共新增了57个车位。
在治理过程中,香河园街道首先把目光放到了畅通消防通道,拆除私装的地锁上。对燕丰商场至香河园文化中心道路加宽了0.6米,将23号楼周边道路加宽了0.7米,在部分路段实行单侧停车的情况下,让道路的宽度能容纳下大型应急救援车辆通行。同时对小区内170多个停车地锁进行拆除,还有效整合公共空间,将5号楼附近的堆物堆料、僵尸自行车进行了清理。
通过一系列措施,西坝河南里的路畅通了起来,车位数也由原来的132个增加到了189个。
“有车位是基础,但管理却松懈不得。”杨义国这样告诉记者,为此,香河园街道引进实力强、信誉度高的正规停车管理公司,开展小区停车管理,同时成立了小区停车管理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
“自治组织由楼门代表、单位代表、车管公司和居委会等组成,负责制定制度和指导日常停车管理。监督组织由地区交通民警、楼门代表、居委会代表和单位代表组成,反馈居民意见和需求,督促车管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监督小区乱停车等不文明行为。很多热心居民都参与了进来。”杨义国说,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成立后,还成为了面向居民宣传的阵地,营造了社区安全管理的氛围。
同时,停车自治组织的成立也为社区开展错时停车打下了基础。香河园街道计划动员居民们拿出60多个车位,在白天上班时将车位“贡献出来”,让社会车辆停放,解决周边的车辆乱停放问题。
我区还通过协调侨福芳草地、酷车小镇等企业的停车场,面向附近居民开展错时停车,通过这些办法全区共增加了440个错时停车位。
建设3处立体停车楼解决社区停车位不足
老旧小区空间不足,想要开辟出几十个车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区今年还在潘家园东里、潘家园2号院、平房乡富华家园三个社区建设了3处立体停车楼,解决居民区停车位不足问题。
平房乡富华家园属于老旧小区,由于小区面积不大,车位也不多,只能满足一半车主的需求。“为了缓解居民们的停车难题,我们征求了居民的意见,划出了远离居民楼的10多个车位建设立体停车楼,立体停车楼建成后,比之前增加了30多个车位。”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怡建军说。
这个占地不到400平方米的停车楼,三层的空间总共能容纳下48辆小轿车,土地的利用率确实大大提高了。此外,这处停车楼采用智能化操作,每个车位的车主都有一个专属卡,只要一刷卡,就能移动自己的车位。另据怡建军说,立体停车楼还可以方便地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也解决了老旧小区内安装充电桩难的问题,因此也受到了电动车主的欢迎。
2013年起,我区创新停车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在呼家楼北里、松榆里等21个社区(村)推广以居民为主体、居委会为主导、居民自治公约为纽带的停车自治管理模式,小区内停车秩序得到大幅改善。今年,我区又建设完成了2处停车自治管理小区,还在一些社区推广建设立体停车楼,增加1755个社区停车位,并在此基础上落实错时停车位440个,全区新增居住区停车位共计2000余个。
利用社区边角地增加车位1700余个
在有限的社区空间里为居民找到停车位,一直是很多老旧小区增加停车位的重要方式。今年我区通过创建停车自治管理小区,开拓社区边角地等方式,共在居民区内增加了1755个停车位。
西坝河南里社区是80年代末建成的老旧小区,小区内不仅有居民楼,还有燕丰商场、煤炭医院等社会单位,进出车辆和人员多,但由于社区内没有停车管理公司,道路狭窄,消防通道、人行步道被挤占现象严重,“停车难、出行难”成了居民每天都要面对的烦心事。
“今年9月下旬起,我们在西坝河南里社区实施了畅通消防道路、治理停车秩序、规范停车管理、强化交通安全、深化平安建设五项具体措施,综合施策破解难题”。香河园街道综治办主任杨义国说。作为我区今年新创建的停车自治管理小区之一,拓宽道路、清除地锁,让西坝河南里社区在有限空间内共新增了57个车位。
在治理过程中,香河园街道首先把目光放到了畅通消防通道,拆除私装的地锁上。对燕丰商场至香河园文化中心道路加宽了0.6米,将23号楼周边道路加宽了0.7米,在部分路段实行单侧停车的情况下,让道路的宽度能容纳下大型应急救援车辆通行。同时对小区内170多个停车地锁进行拆除,还有效整合公共空间,将5号楼附近的堆物堆料、僵尸自行车进行了清理。
通过一系列措施,西坝河南里的路畅通了起来,车位数也由原来的132个增加到了189个。
“有车位是基础,但管理却松懈不得。”杨义国这样告诉记者,为此,香河园街道引进实力强、信誉度高的正规停车管理公司,开展小区停车管理,同时成立了小区停车管理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
“自治组织由楼门代表、单位代表、车管公司和居委会等组成,负责制定制度和指导日常停车管理。监督组织由地区交通民警、楼门代表、居委会代表和单位代表组成,反馈居民意见和需求,督促车管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监督小区乱停车等不文明行为。很多热心居民都参与了进来。”杨义国说,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成立后,还成为了面向居民宣传的阵地,营造了社区安全管理的氛围。
同时,停车自治组织的成立也为社区开展错时停车打下了基础。香河园街道计划动员居民们拿出60多个车位,在白天上班时将车位“贡献出来”,让社会车辆停放,解决周边的车辆乱停放问题。
我区还通过协调侨福芳草地、酷车小镇等企业的停车场,面向附近居民开展错时停车,通过这些办法全区共增加了440个错时停车位。
建设3处立体停车楼解决社区停车位不足
老旧小区空间不足,想要开辟出几十个车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区今年还在潘家园东里、潘家园2号院、平房乡富华家园三个社区建设了3处立体停车楼,解决居民区停车位不足问题。
平房乡富华家园属于老旧小区,由于小区面积不大,车位也不多,只能满足一半车主的需求。“为了缓解居民们的停车难题,我们征求了居民的意见,划出了远离居民楼的10多个车位建设立体停车楼,立体停车楼建成后,比之前增加了30多个车位。”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怡建军说。
这个占地不到400平方米的停车楼,三层的空间总共能容纳下48辆小轿车,土地的利用率确实大大提高了。此外,这处停车楼采用智能化操作,每个车位的车主都有一个专属卡,只要一刷卡,就能移动自己的车位。另据怡建军说,立体停车楼还可以方便地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也解决了老旧小区内安装充电桩难的问题,因此也受到了电动车主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