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2017年市政府绩效任务四季度进展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
据市统计局初步反馈数据,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629.4亿元,不变价增速达到6.6%。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支出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17亿元,同比增长6.5%。
2. 截至11月30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9.5亿元,支出进度93.8%,超额完成任务。
3.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比例为36.89%。
三、主要污染物减排
全区基本“无煤化”等减排工程进展顺利,无煤化、低氮锅炉改造、太阳宫热电厂技改、华能电厂燃煤机组停用等减排工程推进顺利。二氧化硫减排量经北京市市环保局核定为77.76%。无煤化、低氮锅炉改造、太阳宫热电厂技改、华能电厂燃煤机组停用等减排工程进展顺利,氮氧化物减排量经北京市市环保局核定为24.05%。
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2017年朝阳区能耗总量为888.55万吨标准煤,增长1.61%。万元GDP能耗0.157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64%,完成了预定目标。
五、用水总量和效率
1.用水总量控制在3.4921亿立方米以内:根据北京市节水中心综合信息平台最新数据,2017年全区新水用水量3.1亿立方米。
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3%:2017年1至4季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新水耗下降8.23%,创建节水型单位、社区200家,推广高效节水器具5万套(件),完成崔各庄雨水再生水利用工程等8项雨水利用工程,推进用水计划管理工作,对用水单位下达用水计划指标,完成双月考核工作,严格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征收。
六、城市管理指数
1. 完成月小结、年度总结、信息的报送工作,按月向首环办报送工作进展,已向首环办报送年终总结,完成全年信息报送工作。
2. 每月做好市级台帐整治工作并按时开展周拉练检查工作。
3. 做好环境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已完成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环境提升,红军营南路、青年沟路优美大街环境建设等工作。
4. 根据重大活动环境保障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开展巡查检查,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环境保障工作。
5. 已完成10条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的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6. 完成京哈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并开展城乡结合部专项整治工作。
7. 加大渣土运输管理力度,完成运输企业年度定期评估。
8. 按照市区有关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设施工作要求已完成2017年二十条道路的二维码贴码任务,同时日常工作中,积极协调组织设施行业主管部门、产权单位做好设施日常保洁和维护工作,确保设施规范设置。
9. 做好景观照明的日常监管工作,督促维护单位每日按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置。顺利完成2017年的重大节假日夜景照明的保障工作。拟定无灯道路建设计划,报区政府申请路灯建设资金,进行下一年无灯道路路灯安装工作。
10. 户外广告牌匾标识设施安全管理到位。标语宣传品行政许可程序规范,监管到位,市级台帐已按时全部完成。
11. 开展建筑垃圾督导检查75次。
12. 完成28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及320辆运输车辆的定期评估工作。
13. “洗、扫、冲、收”组合(新)工艺作业全区新工艺作业覆盖率达到91%以上。
七、食品药品安全指数
1. 本年度食品安全区级监督抽检各类食品样本3791个,合格率98.2%,已完成全年抽检任务;共计受理各类举报26119件,全部在时限内办结,按期办结率100% 。已开展的工作:一是制定2017年食品安全统一监测计划,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市场、餐饮服务和保健食品各环节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与4家检测机构交流,研究破解监测工作难点问题。开展各类专项整治以及专项抽检。不合格样品已按相关要求进行行政处罚。二是2017年共从办公平台发布近时限提示公告169次,总提示近时限举报单10686单,当日到期工单催办788件,按期办结率100%。
2. 本年度药品(包括药包材)各环节监督抽检和监测抽检总体合格率99.5%。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和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账户开通率已达到100%。已开展工作:一是制定抽检实施方案,药品生产环节完成监督抽检85件、监测抽检55件,药品生产环节监督抽检和监测抽检各出现1件医疗机构制剂不合格。已完成药包材抽检任务22件,药包材使用环节收到1件不合格报告;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已完成全年抽样任务695件,收到1件不合格报告。药品(药包材)全年抽样857件,不合格4件,总体合格率99.5%。二是收集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报表3094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评价报表1134件;辖区内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均已消除“零报告”;追踪严重病例补充报告397件;参与辖区内药品/医疗器械死亡病例调查2例;妥善处置疑似药品质量突发事件6起,本年度我辖区未发生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和药品重大突发事件。继续开展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注册入网工作,一级医疗机构实现了注册入网率100%(共104家);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注册入网率100%(共39家);使用注射剂的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注册入网培训522家。
八、质量安全指数
年度内重点工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完成96.2%的考核指标。一是制定实施朝阳区质量发展年度行动计划。二是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质量安全工作机制。三是印发《北京市朝阳区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四是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召开3C企业培训会,加强与涉及3C产品重点企业的沟通。五是加强对辖区内重点工作产品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监督抽查合格率稳中有升。
九、人口调控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截至12月31日,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00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600万平方米的167.2%。共立案查处占道经营类违法行为43976起,完成全年任务31107件的141.4%。整治无证无照7372户,完成全年任务3600户的204.8%。整治开墙打洞4473户,完成全年任务1800处的248.5%。整治20个重点村,完成全年任务20个的100%。“一绿”二批试点乡建设带动拆除326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205万平方米的159%。完成磨房南里27号、28号楼和农光南路1号楼的楼本体改造、小区电力增容、自来水、燃气和雨污水管线挪移。广渠路沿线环境整治、长安街延长线环境整治、萧太后河水系综合整治、十八里店乡小武基组团及吕家营综合整治、崔各庄乡南皋村和黑桥村环境整治5个重点区域项目共拆除腾退459.6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43.6%。疏解一般制造业99家,完成全年任务99家的100%。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60家,完成全年任务565家的116.8%。累计疏解提升商品交易市场91,完成全年任务33家的275.8%。累计疏解提升物流中心23家,完成全年任务6家的383.3%。累计压缩培训机构9家,完成全年任务9家的100%。累计清理整治地下空间437处,完成全年任务335处的130.4%。累计依法取缔群租房2138户,完成全年任务1400处的152.7%。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改造8503户,完成全年任务7000户的121.5%。累计清理直管公房转租转借300户,完成全年任务130户的230.8%。
十、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2017年,朝阳区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城六区排名第二,同比下降了22.7%;与2013年监测元年相比,下降了36.5%。已完成563家、2119台、5735.9236蒸吨的改造任务。淘汰老旧机动车86541辆,超额完成任务。采取煤改电、煤改气、棚改拆迁等方式,完成41个村4.6万用煤户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拆除茶炉大灶、小煤炉13600台,全区基本实现“无煤化”目标。完成违法违规排污及生产经营行为清理整治工作660家,完成任务的281%。提前完成4个镇村产业聚集区综合整治任务。经调查,我区存在6家使用有机溶剂型和原料药制造企业,经工作10月底相关生产工艺已经停产,并签订承诺书,任务完成。区内只有医药单位,两家分别是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料药生产环节,两家单位的原料药都已停止生产。启动实施10项环保技改项目,完成挥发性有机物减排203吨,已完成全年减排任务。10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已按照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并召开评审会。重点区域目前已基本实现“四无”。全年降尘量为5.4吨/月平方公里。
十一、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河长制工作
1. 清河沙子营、通惠河下段新八里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水体标准。坝河沙窝断面在12月份达到国家和北京市考核标准。
2. 完成14条河段51公里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14条黑臭水体已按永久方案与应急方案相结合方式治理。
3. 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存量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行监测在线设备安装:我区未实现拆迁村庄共65个,其中采用修建再生水厂方式解决46个村庄、采用建设污水处理站方式解决15个村庄,采用建设临时处理设施解决4个村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已安装完毕。
4. 新建污水收集管网9.5公里;配合市排水集团朝阳区106.2公里污水收集管线建设及18.1公里雨污合流管线改造,完成相应拆迁任务:(1)已完成9.5公里污水收集管线建设工程。(2)聚焦攻坚106.2公里新建污水管线工程,涉及朝阳区共52条段管线。除需市排水集团办理占掘路手续、优化实施方案的11条段外,其余41条段场地全部移交。(3)18.1公里雨污合流管线改造工程共27项工程,截至目前,除3项涉及地上物拆迁工作需立项审批、6项不具备实施条件,需市排水集团优化调整方案外,其余18项场地全部移交。
5. 修订并印发区级工作(实施)方案,补充完善各级河长名单并在区政府或水务部门网站和地方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按照《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各区应于7月底前印发工作方案。7月31日我区出台《朝阳区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随后43个街乡全部出台街乡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在组织体系上,我区设立区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区级河长,确定86名街乡级河长和559名社区(村)级河长,各级河长名单于7月31日在区水务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
6. 制定出台区级河长制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并严格实施,完善现有河长制信息公示牌,召开河长会议:一是区河长制会议、巡查、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信息共享、验收、公示牌管理等7项制度已于10月31日以区河长制办公室名义印发全区,区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于7月31日同方案一并印发。二是已完成对各街乡辖区内河道长度、绿化面积的勘测。三是10月底前已全部完成市、区两级河道(规模以上河道)河长制信息公示牌设置,共设置164块,并在规模以外的河道和乡管沟渠两侧增设河长信息公示牌。四是6至12月,区总河长、区副总河长、区级河长开展巡河32人次,各街乡河长共开展巡河400余人次,村(社区)河长每周积极开展河道巡查,及时发现河道问题。五是组织召开全区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全区河长制工作推进暨培训会,组织开展区级河长工作座谈会3次。六是由区河长办综合区城管委、区水务局、区环保局、区城管监督中心等主要成员单位意见,形成年度考核方案和细则,对未按要求、未按时限落实的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整改。截至目前,各街乡已完成各项工作的整改落实。
十二、安全生产
1. 危险化学品网上审批工作已完成。
2. 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企业3108家,完成率173%。2017年朝阳区“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清单编制试点工作,500家企业全部完成清单编制任务,清单编制完成率为100%,完成系统基础数据录入的企业数量为500家,开始使用隐患系统的企业数量为500家,企业隐患系统使用率为100%。
十三、推进生活垃圾处理
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已取得“一会三函”,已开工建设。小武基垃圾转运站已完成全密闭除臭工程,正在试运行。
十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
截至12月底,区内累计新建(改造)便民服务网点125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55个,便民商业网点连锁化率提升2.5个百分点。已开展工作:加强政策引导,突出规划布局。出台《朝阳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统筹运用规划、政策、资金等多种手段,凝聚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合力,加快“菜篮子”工程等商业便民服务设施建设。编制完成《朝阳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发展引导资金,引导支持各类项目建设主体,加快补足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短板。
开展2017年度朝阳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征集工作,并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联合北京朝阳app等媒体进行宣传;引导国安社区、邻里家、全时等便利店企业,大洋路、盒马鲜生等生鲜类企业在我区连锁发展社区网点。引导推动荣昌e袋洗、便利蜂等生活性服务业电商企业,实现物流配送、生鲜水果、洗染等便民服务线上线下整合。引导朝阳邮政、国安社区等企业以解决商务楼宇、居住社区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为导向,推动公共配送网络体系建设。
已完成440家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和社会餐饮的“阳光餐饮”工程建设。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完成100%,网络订餐平台餐饮实体店铺“阳光餐饮工程”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完成打造两条“阳光餐饮”示范街任务。已开展工作:一是制定并发布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召开工作观摩会、推广会,三是定期汇总报送数据及总结,四是及时开展工作督导,五是引入第三方协助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