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治政府建设

望京街道办事处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日期:2025-03-24 11:02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望京街道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024年是贯彻实施“十四五”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关键之年,望京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严格对照《2024年朝阳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奋力打造“五宜”望京建设。现将我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望京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办公会会前学法计划。坚持将抓“关键少数”与“管大多数”统一结合,建立健全望京街道领导班子学法制度,书记带头落实《2024年望京街道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计划》,带领班子成员开展《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专题学习,主任带头落实《2024年望京街道主任会会前学法计划》,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带领街道副职领导结合分管工作进行会前学法7次,举办依法行政讲座4场、应知应会党内法律法规讲座10场、组织旁听庭审活动3场,有效引领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切实履行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双组长,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亲自研究部署,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街道发展总体规划、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与“十四五”规划,每年第一季度听取上一年度本地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底听取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会议2次,充分发挥党工委在推进本地区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体系。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工作,全面推进落实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内容,明确全年法治工作任务清单与普法责任制清单,统筹协调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完成朝阳区全面依法治区规划涉及本单位的各项任务,坚持定期检查督促,及时汇报工作进展,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年初规划明确、年中自查到位、年末总结详尽。

(二)优化公共服务,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是深化政府依法行政职能。持续健全完善政府管理体制,优化调整各领域职责体系,完善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填报并根据法律法规及时实行动态调整,依托政务服务网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优化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完善内部办理与对外答复机制,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质量。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推进“放管服”工作。线上开通“望京惠企直通车”平台,通过政务大厅及各代征点、各楼宇宣传,向望京企业推送直通车平台,帮助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模式随时了解政策,对接需求,7x24小时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与诉求反馈,实现政企之间“零距离”沟通;线下优化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按照“一企业一团队”模式,为辖区重点企业组建配备由处级领导任服务专员,属地楼长为日常联系人的服务管家团队,定期开展实地走访问需,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签订会商备忘录,确保高效处理企业诉求与保障服务品质,形成企业服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向循环格局。

三是加强新质生产力发展。街道按照朝阳区“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理念,构建三大经济产业片区布局,在西南部数字医疗产业发展区域打造“北京数智中医药谷”,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创新”的模式,成立望京企业新质发展生态合作联盟,为数字医疗产业进一步搭建高效交流、深度合作的高端平台,推动数字医疗产业创新发展。

四是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街道整合配套资源,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座,共同形成辖区养老均衡网络布局,针对居民不同需求,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助餐、文体、社交、医养、巡访等各类便民和居家服务,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关注辖区劳动者就业,聚焦企业和求职者需求,搭建招聘平台、落实就业政策、精细就业服务,促进辖区劳动力就业创业,举办线下综合招聘会1场、就业流动服务站活动73场、线上招聘活动3场,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打造“望京骑迹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以党群服务中心骑迹港湾、29个社区骑迹驿站、30家爱心企业骑迹驿站与望京小街24小时工会驿站为阵地,建成工会暖心驿站服务体系,辐射望京29个社区、41座商务楼宇,为18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

(三)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

一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落实望京街道“三重一大”工作制度,落实工委会议事规则,落实法治机构负责人参加主任办公会制度,固化完善街道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合法性审核,落实重大决策“五步法”,严格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执行,充分发挥党政群共商共治机制作用,对触及人、财、物及“三重一大”事项一概坚持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听取法律咨询论证意见,截至目前,共召开工委会45次、主任办公会43次,按照“三重一大”议事规定,分别审议和部署602和462个重大事项,有效提高行政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

二是不断深化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完成街道4名公职律师年度机构备案,以公职律师为主体,选聘符合资质的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合同签订、重大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相关制度建设工作中注重发挥专业优势,统筹办理行政复议、诉讼、调解等专业性法律事务,做好法律风险评估和论证,从源头上做好风险把控。截至目前,经法律顾问协助各科室审查各类合同共计592件,均出具法律意见书,参与重大法审1件,代理行政诉讼3件、民事诉讼3件,解答诉求、信访、城建、民政等部门的法律咨询46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为依法解决矛盾提供专业指导。

三是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工作。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与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审核,健全完善备案文件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审查建议书制度。配合区政府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抽查评估与清理活动3次,根据文件立改废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每两年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督促提升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座谈会1场,积极为草案修正建言献策。

(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

一是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机关及时响应人大与政协的监督,对区人大和政协的督查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与积极协作,做好人大、政协各项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的服务保障;坚决贯彻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决定,及时且有效地反馈人大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政协提案进行迅速处理,并公开报告办理进展与结果。

二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市、区政务公开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制,规范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核规定,健全审查机制,规范信息公开流程,确保政府信息更新及时、发布规范。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切实做好权责清单事项的全面公开和及时更新工作,及时填报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实行动态调整;加强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内部办理、对外答复机制,在答复文书中明确法律救济途经,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工作质量;持续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截至目前,主动公开事项115件,受理申请公开政府信息4件。

三是自觉接受司法和纪检监察监督。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强化“关键少数”引领作用,通过参加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旁听庭审,街道领导与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高,街道行政负责人代理出庭二审案件2件,一审案件1件,已判决案件均取得胜诉,能够自觉主动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推进街道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工作,认真落实检察建议,着力提升整改质效。

(五)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望京街道行政执法公示办法》、《望京街道实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办法》和《望京街道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规定》,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公开机制,确保执法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规范公示,进行行政执法信息公示799条;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依据街道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进行重大法审案件集体研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件,经法制审核后就地化解1件。

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1人通过执法资格考试取得执法资格,确保街道行政执法人员都具有执法证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执法队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计划,深化行政执法案例学习,开展学习《北京市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若干规定》、《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培训11场,举办行政执法相关普法活动2场,并将案卷评查标准纳入行政执法人员的日常培训中,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案卷质量,组织参加行政执法案卷评查1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平均分92.5分。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结合行政执法工作职责,加大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对潜在风险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加强日常监管,从源头预防和化解违法风险。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全力以赴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六)夯实法治根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对标对表朝阳区“八五”普法规划,制定街道年度普法计划并严格贯彻落实,推动法治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推进“菜单式”普法全覆盖提升,结合“国家安全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普法节点,以“主场活动+主题日活动+专题活动”的方式,联合辖区单位开展“一月一主题”系列普法宣传活动11场次;聚焦机关干部、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大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组织法官开展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开展权益保护普法讲座3场次,送法进校园活动3次,加强涉民生领域普法宣传;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社区、商场楼宇、工地等场所进行规范用工、住房租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普法活动15场次,推进新就业群体普法工作,联合北京市正阳公证处、望京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8次,广泛推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百余场,发放宣传折页、宣传品8千余份,覆盖辖区2万余人。

二是推进法治文化环境全面提升。强化普法阵地建设,打造“1+5+30”望京特色法治文化街区,以望京法治文化广场为重大法治文化活动宣传基地,以望京街道普法驿站、望京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望京石榴籽工作站、方舟苑物业管理纠纷调解流动站与正阳公证处望京便民服务点为5个针对性法律服务站点,利用在居民身边的街道与社区30个公共法律服务室,通过点阵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宣传,丰富法律服务供给,形成聚集和关注效应,成为望京街道法治文化“新名片”。积极动员开展“我们的法治故事”、“以案释法”等法治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开展北京市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交流参观活动,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

(七)坚持溯源治理,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是完善多元调解工作机制。以望京“法治三人行”助力基层依法治理专项行动为依托,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协调的“大调解”机制作用。完善行政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委员会以及信访、劳动监察、司法等平台作用,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在节假日、重大会议等敏感时间节点,多部门联动,对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事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拉网式排查,筑牢社会稳定根基,坚持每月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从纠源头诉源上进行综合治理和整顿。截至目前,劳动监察部门化解劳资纠纷问题87件,累计涉及劳动者253人,涉及工程款、劳务费155万余元;信访部门办理网络信访件71件,接访34次(含群体访12次),街道党政领导深入基层下访107次(含约访10次);为法庭法官提供监所视频对接连线在押犯进行开庭3次,组织各社区调委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66次,利用12348协同平台调处纠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90件,邀请法官、专职调解员对人民调解员进行物业管理、婚姻家庭专题培训3次,完成辖区75名人民调解员第二次等级评定,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有效促进街道整体法治化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以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载体,以望京“法治三人行”为基础的覆盖全街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便捷化与高效化。完善“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制度,辖区内29个社区完成村居律师进社区全覆盖,充分调动广大律师积极性,切实提升法律服务质量;推进律师党委与社区党委结对子,由“党员律师”走入社区,助力社区治理和法治建设,实现各社区双法律顾问服务;全面落实29个社区与“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普法贴心人”结对子机制,强化辖区政法咨询均衡配置,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基层法律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69人次,开展司法大讲堂68场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三是加强行政复议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街道行政复议接待咨询点建设,加强行政复议法律宣传,为区行政复议中心做好分流和复议引导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尊重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确保出庭应诉、答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截至目前,发生街道为被复议人的案件1起,已收到复议维持决定,发生行政诉讼案件一审4起、二审2起,目前3起一审处于诉讼准备期,其余案件已收到胜诉判决,主要领导全力配合支持应诉工作,严格按照程序按时递交答辩状,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准备,确保本单位行政复议决定的维持率与行政诉讼的胜诉率。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亮点

一是强化引领,打造望京“法治三人行”特色法治品牌。2024年7月望京街道联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启动望京“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普法贴心人”助力基层依法治理专项行动,辖区政法力量、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和法律从业人员近400人加入“法治三人行”队伍,形成“1站点+29社区”工作矩阵,建立全辖区政法资源网络,有效调动、整合辖区各方力量,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带头人”采取多项举措全方位推进法治建设,倾听民意民声,组织召开立法征求意见座谈会1场、依法行政培训3场,发布“望京AI法知”平台与“望京新语”公众号链接法律检索端口,为机关、企事业人员、居民群众提供“一键式”法律服务;“法律明白人”牵线搭桥为民解忧,充分发挥法律保障与普法宣传作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百余场,联合社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66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90件,搭建沟桥梁成功化解方舟苑地下车库扰民、道路规划纠纷、江苏金祥与北涂建工农民工欠款讨薪等重大矛盾纠纷;“普法贴心人”送法进万家,配合工作人员耐心专业化解社区矛盾,参与化解各类矛盾162件,为基层治理贡献专业力量。望京“法治三人行”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方式,引导地区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特色普法品牌效应,有效促进街道整体法治化治理水平提升。

二是多元共融,推进“综治中心”平台建设。望京街道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坚持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多元调处力量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水平。2024年5月望京街道统筹街道司法、诉求、信访、执法队工作力量,联合派出所、市场所、卫生监督所、亚运村交通支队、消防救援队亚运村大队及各社区,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综治工作体系。采取“6+1”工作模式,以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为契机,辖区法治建设“主力军”——望京街道办事处、北京市三中院、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朝阳区人民法院望京法庭、南湖派出所与花家地派出所6家机关单位良性互动,强化在社会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以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合力解决基层综合治理难题。每周扎实开展“基层政法日”,依托“法治三人行”行动组织辖区各政法力量全力支持指导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协调各方资源联动,实现防、排、调、处工作机制有效落实,联防联治矛盾纠纷,筑牢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深化诉调对接工作,推进法院委托委派案件调解向基层延伸,联合望京法庭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优化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强化网格纠纷预警机制,实现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截至目前,街道累计摸排上报矛盾纠纷684件(含公安转派37件、望京法庭转派64件),包括物业管理纠纷、邻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合同纠纷等及其他纠纷类型,目前已化解618件(含公安转派37件、望京法庭转派14件),化解中66件,纳入管控2件,综治中心成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主阵地,为望京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2024年,望京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党委在推进街道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法治保障力度,为辖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谋划。

街道主要领导充分发挥“领头雁”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双组长,听取2023年本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并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压实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主动研究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二)强化学习引领,发挥示范作用。

健全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和主任会会前学法制度,严格落实《2024年理论中心组学法计划》,本年度书记、主任带领班子成员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各项学法活动,进行会前学法7次,开展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推进依法行政法治专题讲座4次。

(三)聚焦重点领域,推进依法决策

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依规决策,落实重大决策“五步法”,严格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执行,对触及人、财、物及“三重一大”事项一概坚持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法治机构负责人列席主任会议,引导班子成员建立法律意识,注重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召开事关全局且法律性、政策性强的会议前,利用半小时学习研讨重大事项涉及的法律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以及合同必须经过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加强对重大决策的法治理论指导和论证。

(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执纪问责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贯彻落实《望京街道工委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安排》,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结合主题教育党课带头开展廉政教育,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全覆盖、深落实,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对2023年政治生态报告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强化督办,确保整改效果,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持续领导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提高《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

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的不足

一年来,望京街道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是部分干部未能充分重视法治建设,对于法治在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升;二是行政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违法行为带来的新挑战不断出现,依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立足辖区特点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执法检查力度仍需提升;三是专业机构和人员配备不足,基层法律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工作人员对法律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突发性应急事件,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力量有待增强。

五、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

2025年望京街道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前进方向,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扛起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重任,确保在新时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地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压实各级主体责任担当。不断完善法治政府考核与监督机制,督促各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训,健全完善法治培训制度,提升法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构建更加法治化、规范化的政府治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和制定权限等相关内容培训。强化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力度,突出风险管控,强化民主决策的专业法律支撑;开展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等专题业务培训,对新颁布实施的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政策制度学习培训,通过优化培训、抽查案卷等方式,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内部评查机制,打通业务知识壁垒,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实践水平提升。

三是树牢法治观念,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系统抓好“八五”普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法治三人行”普法主力军作用,聚焦普法中心任务、突出普法重点对象、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抓好普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全过程,以文明执法力促深度普法,以广泛普法力促文明执法,做到文明执法与广泛普法实施推进同步、效果提升同步。

四是推进诉源治理,加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望京“法治三人行”队伍建设,推进优质政法力量互助互通。依托综治中心推进“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建设,深化诉调对接工作,进一步创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联动体系建设,推动调解有效衔接;完善矛盾纠纷预警高效直通平台,对于市级挂账重点人、重点案件加强资源互通,法院、派出所、街道各方进行预报预警,强化信息互通,合作共治,对涉诉重点人、重点矛盾共同研究解决机制,发挥“大调解”机制的作用和多元调解优势,不断推进机制方法创新,促进基层矛盾有效化解。

望京街道办事处

202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