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部门文件
  1. [主题分类] ----
  2. [发文机构] ----
  3. [实施日期] ----
  4. [成文日期] 2018-04-22 02:33:36
  5. [发文字号] 〔〕朝政办发〔2018〕5号
  6. [废止日期] ----
  7. [发布日期] ----
  8. [有效性] 有效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规范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日期:2018-04-24 10:35 来源:朝阳区政府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关于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规范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关于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规范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22日

 

关于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规范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7〕4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紧扣党的十九大“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要求”和“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指示精神,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三区’、建成小康”发展目标,按照“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工作思路,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以物质回收和能量回收为核心,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领先、能力充足”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同步提高垃圾管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应有贡献,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出更大努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按照“一园多站(厂)、就近消纳、区域共享”原则,优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完善科学合理区域布局,着力形成既相对独立又资源共享的生活垃圾管理格局。

2.坚持环境优先,循环利用。着眼于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切实提高各类垃圾再生利用水平。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下社会参与机制,按照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设施完善、分类准确、循环利用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逐步培育公众参与垃圾分类行为规范。

4.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完善生活垃圾“社区(村)投放、街乡转运、区收集处理”全区域、全链条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形成区级统筹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街乡推动辖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运输作业和指导监管,社区(村)组织发动居民群众、社会单位积极参与生活垃圾管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技术创新,安全运行。以独具特色、先进安全为导向,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加强处置设施运营监管,规范处置运营行为,严格控制收集、运输、处置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三)工作目标

1.扩增处理能力。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垃圾处理技术,建成能力充足的生活垃圾全过程收运体系,基本满足全区生活垃圾处理需要。到2020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年处理能力达到200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焚烧中心(三期)建成后,焚烧处理能力由3400吨/日提升至6000余吨/日;到2035年,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满足全区产生生活垃圾消纳需求。

2.再造管理体系。加快环卫系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朝阳区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应急处突机制,再造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到2020年,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

3.促进循环利用。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全面运用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到2019年,基本实现大件家具、装修垃圾、绿植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与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到2020年,基本实现大件家具、装修垃圾、绿植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资源利用,资源化率达到60%。

二、组织架构

为推进全区生活垃圾规范管理体系建设,成立朝阳区生活垃圾专项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生活垃圾专项管理试点工作,负责生活垃圾规范管理体系建设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和重大事项决策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课题研究组、环卫体制改革组、居民生活垃圾管理组、建筑垃圾管理组、园林垃圾管理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组、设施建设组、资金保障组、执法监督组,对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环卫作业体系3个课题开展调研分析,采取“一办九组”专班组织架构具体落实推进各项工作。

三、生活垃圾规范管理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

(一)打造精准规范、智能高效的全过程分类体系

1.推进源头减量。

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原则,将厨余垃圾、再生资源、有害垃圾等作为强制分类重点品类,在驻区中央单位、市属单位及区属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现垃圾分类区域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处理由粗到细,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

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2018年示范片区覆盖率达到30%,2019年达到60%,2020年达到90%,示范片区内实现“三个全覆盖”: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主体责任全覆盖,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各类垃圾全覆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4个环节全覆盖,示范片区内所有垃圾责任主体,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餐饮企业、商场超市、小区物业公司等,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情况纳入物业考核标准。

注重发挥党建统领作用。牢牢把握“党建+”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垃圾管理中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带头、志愿者助力、全民动员、奖惩分明等措施,带动居民群众全面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健全楼门长和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分拣员、监督员“一长四员”管理机制,充实基层管理力量,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按照每400户居民至少配备1名二次分拣员的标准,建立垃圾专业分拣队伍,加强业务培训,落实包片责任制,逐步提高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编制《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利用平面、网络、户外、新媒体等各种宣传载体,将垃圾分类宣传渗透到各层面,做到每个街乡有培训点、每个家庭有指导手册、每个桶站有专人指导,促进习惯养成,引导分类投放。

2.完善收运体系。

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密闭、环保、高效、友善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实行“分类收集+压缩中转”工作机制,凡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区域同步实行分类运输,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生活垃圾上门直运模式,减少运输过程中二次污染。建成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监管系统,加大对私收私运、乱倒乱排餐厨垃圾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属地职能,不断提升餐厨垃圾规范收运水平。加强收集容器日常管理,做好责任区域生活垃圾收集设施配置、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达到“数量合理、种类齐全、摆放正确、专桶专用”。

推广智慧分类。积极推广“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平台,探索线路合理、高效环保的垃圾收运新模式,实现线上数据管理与线下分拣服务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广“大小桶”“干湿分开”“分质分时收运”全新模式,通过设置智能分类回收设备、建立再生资源和厨余垃圾一站式回收站点,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垃圾分类减量效果。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监管,把杜绝混装混运作为检验垃圾分类成效、回应居民关切的基本要求。规范垃圾收运队伍,鼓励环卫专业作业单位向小街小巷延伸,提高专业队伍作业覆盖率。建立餐厨垃圾转运队,解决环卫车辆无法驶入区域餐厨垃圾清运问题。

3.提升处理能力。

通过减量化减少垃圾产生。落实《朝阳区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核定农村地区垃圾产生量,建立垃圾排放收费机制,推进农村地区19座生活垃圾升级改造,通过经济手段和网络监控,杜绝非生活垃圾和外区垃圾进入垃圾收集系统,促进农村地区垃圾减量。通过政策引导,强力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倡导节约和低碳消费模式,狠抓源头减量,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

通过资源化促进垃圾利用。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无缝高效衔接。试点农村地区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园林垃圾就地处理,积极推广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以生活垃圾为生产原料的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提高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热能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通过无害化提升处理水平。严格按照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选择科学合理、先进适用、效果稳定、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集成焚烧、生化等多种处理技术,按照区域共享、优势互补原则,统筹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实现全区范围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原生垃圾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100%。

(二)建设区域共享、环保节能的处理设施体系

加快处理设施建设。用钉钉子精神推进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注重配套环保设施建设。配备统一耐用、易于清洗、数量充足、独具特色的垃圾投放、收集、运输设备,强制淘汰敞开式收运设施,推广使用机械化、压缩式收运设备,建立标识统一明显的环卫设施设备识别系统,建设运输车辆信息监管系统,实现对运输轨迹实时监控。加快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审批,加强协调,解决设施建设和运行邻避效应问题,加速启动朝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三期)建设。

规范渗沥液排放。加强对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渗沥液达标排放监督管理,2018年底前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投入运行,确保渗沥液达标排放。推进密闭式清洁站升级改造,渗沥液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加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及小武基、大屯垃圾转运站监管力度,督促各企业垃圾渗沥液处置设施正常运行。加强生活垃圾清运过程管理,规范渗沥液收集、排放行为,消除收运过程中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协调推进北小河、酒仙桥粪便处理站升级改造(或重新选址建设),污水达到纳管标准,努力减少二次污染,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引入“单元管理”概念。研究通过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在全区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好已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辐射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引入“单元管理”概念,将全区划分为多个生活垃圾管理单元,完善区域范围内技术、经济、人力、自然条件和设施设备等各种资源优化配置,从生态经济、社会环境和区域共享角度进行协调管理,使若干社区(村)共同处理本区域内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模效益和区域共享,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区域化、单元式管理。

加大存量治理力度。加快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通过好氧回填、好氧降解等技术模式,整治现存非正规填埋场。坚持控制与治理相结合原则,前端控制和后端治理并举,杜绝新增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产生。加强处理设施周边绿化布置和园林造景,通过增大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环境水平。到2020年,实现存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全部治理完毕、无新增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目标。

(三)强化综合施策、科学统筹的其他垃圾管理体系

搭建大件家具、装修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大件家具、装修垃圾集中收集、规范运输、定点处置、有偿服务机制,建立电话预约、专业运输队伍统一上门收运、资源化处理企业规范处理的收运处理网络,促进大件家具、装修垃圾有序消纳。加快研究大件家具、装修垃圾资源利用技术和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大件家具、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健康发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加强对乱扔乱倒大件家具、装修垃圾监管力度,逐步设立分拣处置点,探索推行大件家具、装修垃圾就地消纳和再生利用。

拓展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途径。推进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加快推进高安屯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及东坝、十八里店建筑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建设,建筑垃圾年就地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引导拆迁垃圾采用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方法,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收费机制,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准入,鼓励政府投资建筑工程使用再生资源产品,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修改完善《朝阳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严格行政审批,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建筑垃圾乱倒乱卸违规行为。

保障有害垃圾回收利用安全。规范有害垃圾管理,建立健全有害垃圾环境管理系统,积极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有害垃圾全过程管理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推进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工作,对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居民源有害垃圾进行安全处理,到2020年实现有害垃圾安全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快递包装减量利用管理。搭建快递包装回收利用体系,设置快递包装回收站点,对快递中难以再利用的一次性垃圾和可重复利用的包装箱进行分类回收,增加回收物利用率。鼓励引导快递企业推行纸箱回收积分换购、可降解淀粉基环保包装、二维码记录信息等做法,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和一次性包装逐渐退出市场。倡导开展快递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摸清快递包装进入环卫系统数量,呼吁市级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快递包装减量、回收利用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快递包装回收网点设置标准规范。

有效遏制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倡导适度包装,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理性、科学消费意识,倡导健康、节约和环保消费理念,引导商家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意识。严格执法监管,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利用过度包装销售质次价高、假冒伪劣商品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规范、查处力度;建立执法机制,采取“定期座谈、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方式,形成打击商品过度包装行为执法合力,切实提高监管效能。畅通维权渠道,强化工商、质监等维权渠道作用,让广大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大众都能有效、积极参与到执法监督中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监督过度包装商品违法行为网络,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加大绿植垃圾回收利用力度。完善绿化枯枝、落叶收集系统,推广应用绿化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成果,采取粉碎发酵、腐熟堆肥等多种方式,实现绿化垃圾综合利用。

(四)完善融合有序、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深入调研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出适合当前“疏解整治促提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加快回收利用网点规划建设,每个社区至少建立1个交投点、每个街道至少建立1个中转站,在朝阳循环产业园建设占地150亩、100万吨处理能力的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末端废弃物转运至北京周边资源化处理企业进行处置,构建由社区回收、专业分选中心分选、综合利用处理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创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建立厨余垃圾、再生资源“一站式回收”模式,探索垃圾楼升级改造,整合再生资源和各类生活垃圾分类、计量、压缩、打包等功能,实现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融合发展。

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发展。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在周边区域新建专业资源化处理厂站,鼓励回收企业回收利用低价值垃圾,减少终端垃圾处理需求,培育资源回收市场,形成产业链,引导企业有序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建立再生资源从业人员管理机制,将无序管理回收人员转化为推动垃圾分类产业人员,规范废品回收队伍和回收行为。

(五)构建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市场化运行体系

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现有环卫作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依托市场运行管理机制改造环卫收运、处理作业体系,明确环卫作业单位市场主体地位。推广高安屯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PPP投资模式,鼓励专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与处理;通过采用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向社区前端延伸。

建立利益传导机制。研究建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3个环节之间的利益传导机制,完善垃圾分类统计体系,实行垃圾排放限额管理,探索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研究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扶持政策,通过低值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引导、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市场可持续发展。

四、切实加强生活垃圾规范管理统筹保障

(一)强化生活垃圾规范管理组织领导。生活垃圾管理是各级政府部门一项重要职责,要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及时解决生活垃圾管理和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建立问责制度,对推进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不力、影响居民生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二)强化生活垃圾规范管理政策保障。制定朝阳区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完善生活垃圾管理配套制度。研究生活垃圾收费等综合性政策,按照“分类平价、混运高价、减量奖励、超量处罚”原则计价收费,发挥经济杠杆宏观调控作用,提高源头分类积极性。研究激励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鼓励对生活垃圾实行就地、就近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研究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制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办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倡导“厉行节约、减少废弃”的绿色生产、消费方式,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三)强化生活垃圾规范管理资金支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环境改善投入力度,落实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建立资金使用监管保障制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保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用地,加快推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保障垃圾分类“一长四员”经费投入,完善环卫用工制度和保险救助制度。

(四)强化生活垃圾规范管理科技支撑。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垃圾综合管理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特别是突破制约生活垃圾处置行业发展瓶颈的新技术研究,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处理中渗沥液处理、臭气控制、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鼓励采用低碳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加快生活垃圾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五)强化生活垃圾规范管理氛围营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活动,推出一套垃圾分类宣传片,开展一系列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建设一批垃圾分类社会实践基地,建成一批垃圾分类示范校园,培育一批垃圾分类骨干,营造客观、公正、友善的舆论环境。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光盘行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环境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改善活动,树立“垃圾管理从我做起、人人有责”观念。

(六)强化生活垃圾规范管理监管执法。建立健全生活垃圾管理多元化监管体系,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定污染控制措施标准,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监管污染物排放和有害垃圾处理处置,防止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建立城市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和物业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严格生活垃圾排放全过程监管执法。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加强社会公众对生活垃圾的管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