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医养结合

日期:2016-08-29 来源:朝阳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开设在居民家门口的基础医疗机构,是居民们就近获得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方便、经济等特点,也因此成为很多老年人日常就医首选。今年,区卫计委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便利性,在安贞、东坝、东风、劲松、六里屯、南磨房、孙河、团结湖共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通过上门服务,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等方式,既满足老年人“故土难离”的情结,又解决了大医院床位紧张、家庭无法进行医疗照护的难题。
    送“医”进养老院、进家庭
    团结湖街道暮年颐乐园敬老院目前有64名老年人入住,8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老人中,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有47名,还有4人需要定期换导尿管。“因为敬老院没有医疗资质,不能给老人们输液、换导尿管,只能由家属拨打120将老人送到医院去换导尿管,一个月一次定期更换家属劳心劳力,老人也折腾。”暮年颐乐园敬老院院长宁小霞说。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暮年颐乐园敬老院签订的《为老医疗救助服务协议》,解决了这个难题。
    每个月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都会定期上门,为需要更换导尿管的老人更换尿管。“现在我们还正在筹备为敬老院的慢病患者定期送药,并开展用药指导,解决老人定期开药的不便。”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锦说。
    为了把医疗资源送进患者家门,东风、团结湖、安贞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试点中,还开展了进家庭、进社区,为行动不便以及失能老人进行医疗定制服务。
    “互联网+”助力居家养老
    为了让居家养老更方便、更省心,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运用起热门的互联网+技术,利用智能终端、微信端等一系列智能方式,加快实现家庭健康管理。
    家住潘家园街道松榆西里的王丽在照顾不能自理的丈夫时,利用了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推广的“叮咚健康平台”。这个有着智能终端的平台,通过“人+互联网+物联网+医疗平台”的模式,能基本满足患有慢病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患者足不出户的养老需求,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模式。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不仅能与医生进行视频、语音通话,还可以把日常检测的血压、血糖等数据传输到终端,供医生线上“查房”。
    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朝阳健康人信息平台”,在保证用药安全的情况下,更加方便慢病患者、老年人获取药品并进行健康管理。南磨房社区申请了公众平台服务号,成为社区老人的“私人定制”居家养老健康秘书。
    医养结合推进加速中
    区卫计委针对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发展思路,今后,我区医养结合将逐步完善顶层设计,确定“一评二盖三融四类”总体目标,努力形成以老年人状况评估为基础,生活照料、健康干预、基础医疗、康复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医联体为专业化医疗依托,覆盖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老人、贯穿为老服务始终的多层次医养服务体系。
    预计到2020年,我区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将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