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社会保障
按需定制为老服务“点单”上门
日期:2018-09-13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朝阳区将为老服务6大类110项服务内容制作成“菜单”,居家养老的老人直接通过电话或网站“点单”,“私人定制”的服务即可送上门。我区还将创新构建文化、健康、共享、孝亲、智慧“五大模式”,实施“三优工程”,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110余项服务实现“私人定制”
近年来,朝阳区梳理整合区域内养老服务资源,将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6大类110项服务内容制作成“菜单”,通过朝阳区养老服务热线96083和服务网站,打造“养老服务商城”,老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商城“点单”,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私人订制”服务,2015年以来,该商城的累计服务量已达到30余万人次。
“今年,我们还针对区域内低保、低收入等经济困难和计生困难家庭中失能、独居或80岁以上高龄有需求的老人开展了居家‘四进’服务,将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餐桌、助浴、医疗和保洁四项服务免费送进老人家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不断优化养老服务的同时,朝阳区也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推进康复医院、护理院(站)的建设。今年,北京市首家PPP模式养老机构——朝阳区恭和老年公寓正式投入使用,公寓设有卫生服务站、文体娱乐等设施,老人不出楼就可以看病,还能享受医院转诊绿色通道。同时,全市首家由医疗机构筹建的“互联网+医疗+居家养老”模式养老服务驿站——松榆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也正式投入运营,除养老服务驿站即有的功能外,该驿站还结合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
“我们鼓励这种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的方式,同时也鼓励养老机构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约合作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区域内具有医疗服务功能的机构共有31家,床位9700余张,全区92.4%的机构均能以不同的形式为入驻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在社区层面,围绕“病床、药房、巡诊、E网”等老年助医服务。朝阳区为户籍850名高龄失能老人安装了一键式家庭智能呼叫电话,为他们提供一键式的家庭医生服务,同时还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大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之间的心电、影像传输,利用手机APP、可穿戴设备、移动监测设备等,对居家老人进行慢病随访、预约挂号、线上咨询、健康教育等线上服务。
“三优工程”让养老服务更专业
除了可以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外,朝阳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老年驿站,朝阳区已经形成了孝亲敬老园、银龄俱乐部、老年大学等为老服务文化品牌。我区还将进一步统筹文化资源,让文化养老“模式化”,拓展街乡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的为老服务功能,开通线上老年大学,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养老是我区创新构建的养老“五大模式”中的一部分,朝阳区还将构建健康养老模式、共享养老模式、孝亲养老模式和智慧养老模式,通过开展老年人健康观教育,全面提升健康养老质量;推送朝阳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制定孝老支持和鼓励政策,强化子女在家庭养老方面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完善养老大数据监管平台,进一步促进各部门养老数据的互联互通。
“为了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我们还将实施养老基本保障优先工程、养老资源优化工程和养老服务优质工程。”朝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样的‘三优’工程,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大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力度,同时也通过建立养老服务全系列的标准体系,强化基层养老服务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