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社会保障
9064养老新模式
日期:2010-02-23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008年底,北京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员会、市财政局以及市国土资源局等五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实行一年来,这一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带来了哪些成效,2010年又将取得什么样的进展呢?今天的热点聚集,我们一起来关注。
家住西直河村的庞大妈今年80多岁了,身患重病的她活动起来十分不便。而朝阳区政府的居家养老福利政策使庞大妈每个月都能得到200元的养老补贴券,打一个电话就会有指定人员上门服务,除此之外,养老护理员与庞大妈经常沟通,使庞大妈在精神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怀,这些都让庞大妈觉得十分贴心。
庞大妈的种种方便都要归功于“9064”养老模式。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人口老龄化正步入持续增速发展的时期,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占总人数的20%。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根据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要和国家关于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北京市制订了“9064”养老服务发展阶段性工作目标。
就是说,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就是说,像庞大妈这样的年纪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每个月得到200元的养老补贴券进行养老;家人照顾不便或身边缺少家人的老年人则可以选择入住养老机构;而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进行居家养老则是指本人出资由社区联系特定经销商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朝阳区从2008年底开始全面开展了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工作,以老年餐桌、入户服务、人文关怀等方式,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种形式为特殊老人分别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六大类73项服务。使全区受益的老年人人数达2.3万人,服务覆盖率98%以上。
2009年11月,为了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构建老年人居家生活幸福圈,北京市民政局、市残联制订出台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服务“九养”办法》,全面推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
“九养政策”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原则,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策保障为主导、社会化运作为方向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体系,进而提升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
“九养政策“中既有直接让老年人、残疾人收获实惠的,像养老券、给百岁老年人实行医疗补助等,也有完善配套服务环节的,比如说养老院队伍的建立,使老年人能够更好的享受服务,还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人生活环境的,如建立养老残烛、托老所等。那么这些政策的共同之处就是让本市社会化养老助残服务更加系统化,养老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化,最终使他们能够更加数十的生活,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朝阳区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纳入了区委、区政府民生保障体系,明确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强调部门协作,提出了建立“15分钟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圈”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服务保障支撑体系。
2009年,为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朝阳区将市政府折子工程中要求的“朝阳区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200张”的任务列入我区折子工程,全年新增和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6所,新增床位2076张,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新增养老床位的任务。面对2009年的优异成绩,朝阳区民政局并没有停滞不前,在他们眼中,为了努力实现“9064”养老新模式的目标,2010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