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紧密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功能拓展区”的城市功能定位,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优化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呈现出总量增加、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亿元,下降7.7%;第二产业增加值234.9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6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1%、17.0%和82.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下降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2.0个百分点。截至12月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54.2,处于绿灯区偏下,全年指数总体走势平稳,均保持在绿灯区内。


★ 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增势明显。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6.6亿元,比上年增加21.3亿元,增长25.0%。四大主体税种完成93.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7.2%,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6%。其中:营业税完成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1%;企业所得税20.1亿元,增长18.9%;增值税10.8亿元,增长10.2%;房产税9.8亿元,增长19.5%。
全年财政支出8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教育支出14.6亿元,增长50.5%;城市维护费9.2亿元,增长26.0%;基本建设支出5.4亿元,增长38.5%;农业、林业、水利及气象支出3.5亿元,增长75.0%;科技三项费用及科学支出0.9亿元,增长28.6%。

★ 消费
消费领域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839.1亿元,增长21.2%,对全区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8%;餐饮业零售额68.3亿元,增长9.3%;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2.5%。按主要商品类别划分: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26.5亿元,同比增长40.4%;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58.7亿元,增长27.2%;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70.0亿元,增长13.8%。
从商品用途来看,用类和烧类商品占据较大比重且增势明显,吃、穿、用、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71.2亿元、76.6亿元、457.2亿元和226.6亿元,分别增长9.0%、13.6%、17.0%和38.8%。
2006年吃、穿、用、烧比重图

★ 固定资产投资
在奥运等相关重点工程带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6.3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5.6亿元,增长36.2%;房地产开发投资473.6亿元,增长20.6%;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增长3.1%。奥运项目建设全面展开,位于我区的有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多个项目,其中2006年新开工的有6项。全年奥运项目累计实现投资82.9亿元,同比增长2.1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9%。
★ 外经外贸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活跃,北京CBD国际商务节成为国际交流知名品牌,全区利用外资总量稳居全市首位。全年新批外资企业847家,比上年增加17家,其中19家为世界500强企业。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35.0%。外贸进出口呈现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实现进口总额53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5%;累计实现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15.5%。

二、行业发展
★ 农业
农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下降19.4%。其中,种植业产值1.3亿元,下降18.8%;林业产值0.6亿元,下降14.3%;畜牧业养殖已基本退出生产,仅实现产值0.1亿元,下降80.0%;渔业产值0.8亿元,下降11.1%。
★ 工业
受大型工业企业外迁的影响,工业发展呈下滑走势,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73.8亿元,比上年下降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6%。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总产值675.2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3.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依旧是全区工业的龙头行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7.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3.4%;其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完成产值69.2亿元,占10.2%;第三位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产值66.0亿元,占9.8%。三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93.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3.4%。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669.6亿元,产品销售率达到99.2%。
从主要高技术产品生产情况看,全年显示器产量511.5万台;彩色显象管产量902.9万只;程控交换机产量212.0万线;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534.1吨。
工业出口形势相对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出口以显示器、彩色显象管、家具等产品为主。
★ 建筑业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5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其中外埠完成99.3亿元,增长22.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13.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0.4万平方米,下降1.6%;竣工面积768.6万平方米,减少119万平方米,下降13.4%。
建筑业企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392.9亿元,同比增长10.7%,工程结算成本351.0亿元,增长10.4%;实现工程结算利润28.4亿元,增长13.6%。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62.2%。建筑业企业年末拥有机械设备2.6万台,机械设备总功率51.3万千瓦,企业总资产432.6亿元。
★ 交通运输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旅客运输量小幅增长,截至2006年11月,公路客运量352.7万人;货物运输规模有所扩大,公路货运周转量47450.5万吨公里。
★ 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56.7亿元,比上年增长6.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657.1亿元,增长13.2%。连锁业态继续蓬勃发展,年末全区连锁零售业企业16个,门店个数达到1466个,比上年末增加320个;连锁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占全区零售额的比重达到32.2%,贡献率达到40.0%。中石化北京分公司和国美电器是全区连锁业的龙头企业,共实现零售额190.9亿元,占连锁零售业零售额的63.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收入增长,利润下降,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2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96.1亿元,下降22.3%;毛利率9.7%,下降1.8个百分点。
★ 金融业
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6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比年初增加78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5.2亿元,比年初增加252.5亿元;企业存款余额3440.2亿元,比年初增加486.2亿元。全区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99.1亿元,比年初增加266.9亿元,增长13.1%,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114.9亿元;短期贷款余额1022.1亿元。
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外资银行16家,总数占到了全市外资银行的六成以上,从业人员平均人数693人。外资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投资收益5947万元,资产总计483.7亿元。
★ 房地产开发业
房地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42.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住宅投资195.6亿元,增长8.5%,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41.3%;施工规模下降,施工面积2560.5万平方米,下降6.4%;竣工面积731.5万平方米,下降25.5%。
商品房销售面积(包括现房和期房)554.3万平方米,下降10.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0.2万平方米,下降26.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693.1亿元,增长30.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414.4亿元,下降12.0%。
商品房空置面积下降。至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41.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0%,其中住宅空置面积83.9万平方米,下降34.2%。
★ 旅游业
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次达到602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倍。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254.9亿元,比去年增长16.7%,其中来自旅行社收入83.4亿元,占32.7%;来自住宿业收入82.2亿元,占收入的32.2%;来自旅游商业收入77.1亿元,占30.2%。全区共有旅行社5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7家。
区域民俗旅游发展形势较好,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2.1万人次,同比增长1.7倍;全年实现民俗旅游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1倍。2006年举办的“2006朝阳高碑店端午民俗节”、“高碑店漕运庙会”、“东岳庙-北京民俗展”等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全区民俗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 三大重点行业
● 高技术产业
全区规模以上单位中,高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3.7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7亿元,下降4.5%;高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亿元,增长68.4%。全区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7.2亿元,比上年下降20.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0亿元,下降50.1%;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3.2亿元,增长1.9倍。
高技术制造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28.3亿元,下降5.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3.8%;其主导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现价总产值96.4亿元,占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的42.2%,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实现总产值61.4亿元和39.1亿元,占26.9%和17.1%。
●现代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7.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91.2%;实现利润总额607.3亿元,占98.3%;实现投资收益651.8亿元,所占比重接近100%。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商务服务业是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其主营业务收入773.2亿元,占现代服务业总量的68.6%;其次是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1亿元,占9.6%;计算机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5亿元,占8.5%。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北京欢乐谷、798园区等一批产业聚集区。截至2006年11月,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977家,1-11月累计实现收入6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的27.4%。从单位数量看,广告会展服务业最多,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总量的20.6%;其次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占20.1%;新闻出版业占14.6%。从实现收入看,其他辅助服务业最高,累计实现288.3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的41.8%;其次为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实现收入124.9亿元,占18.1%;旅游、休闲娱乐业实现收入92.7亿元,占13.4%。
三、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 人口
200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91.1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增长3.9%,其中,外来人口91.5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长8.9%。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万人,增长1.8%,其中非农业人口160.4万人,农业人口14.9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10984人,其中男5646人、女5338人,性别比为106:100,出生率6.36‰;全年死亡人口6239人,死亡率3.61‰;计划生育率98.6%;人口自然增长率2.75‰。
★ 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良好,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1.2万个,再就业人数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AN lang=EN-US>47.7%。养老、失业、工伤、基本医疗及生育保险基金收缴率均达到99%。城镇社会保险各项基金征缴额达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分别为61.4亿元、32.9亿元、5.0亿元和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21.0%、22.0%和30.0%。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3736人,比上年增加637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总金额4240.6万元,比上年增加411.7万元。
★ 居民生活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2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1941元,同比增长7.7%。
在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带动下,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从城市居民消费情况看: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4855元,增长12.1%,八大类消费全面看涨,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衣着和交通通讯消费,分别增长19.6%和15.6%。从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看,全年人均消费现金支出8828元,增长10.2%,八大类消费七升一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保健和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分别增长30.8%和28.6%。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0%和31.9%,分别下降1.8和1.5个百分点。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换代升级。至年末,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7辆,家用电脑99台,空调器173台,手机215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4辆,家用电脑74台,空调器150台,手机195部。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3平方米(折合使用面积17.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使用面积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平方米。

四、社会事业
★ 科学技术
发展科技事业,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科技商务、科技融资、科技人才工作平台,启动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全年专利申请数达到5520项,比上年增加454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3155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1598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767项;全年专利授权数达到2416项,比上年增加12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88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1049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483项。人均科普经费2.5元。全年输出技术5070项,输出技术成交额77.8亿元;吸纳技术4671项,吸纳技术成交额37.3亿元。
★ 教育
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公立学校市区示范校比例达到38%。加强政策倾斜,投入4.5亿元发展农村教育,积极稳妥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学前、职成、社区、民办、国际教育蓬勃发展,多元办学格局初步形成。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153所,普通小学154所,初级中学36所,完全中学25所,高级中学3所,一贯制学校18所。幼儿园共有在园幼儿25728人;普通小学共有在校生45810人,当年招生7642人,毕业生8367人;初级中学共有在校生24100人,当年招生7716人,毕业生9762人;普通高中共有在校生24548人,当年招生7147人,毕业生716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当年招生13178人,在校生48115人。
★ 文化
立足群众需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和谐文化,成功举办了国际旅游文化节,打造了国际风情节、流行音乐周等活动品牌。建成了一批社区文化设施,实现每个街乡拥有一个百米万册达标图书馆。全区共有区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6个,影剧院20个,博物馆15个,文化广场170个,公共图书馆2个,社区图书馆53个,藏书总量达到145.8万册。全年电影放映达到1288场次,比上年增加96场次,艺术表演167场次,比上年增p>
★ 卫生
创新公共卫生共管模式,强化卫生防病三级网络,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57家,其中医院144家(二级以上21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6家);拥有床位13025张;卫生技术人员2104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注册护士、病床数分别达到5.14人、4.68人和7.38张。全区婴儿死亡率4.81‰;人均期望寿命77.84岁。加快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新型合作基本医疗的农民人数为126044人。
★ 体育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位居全市前列。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以奥运会为契机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截至年末,全区共有专业体育运动员762人,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奖牌311.5枚,其中金牌141.5枚,银牌85枚,铜牌85枚。全区体育场地数达到1970个,比上年增加20个;体育场馆数25个,其中奥运会指定赛场12个,奥运会指定训练场13个,全民健身工程场地305个,全区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01.6万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与管理
★ 道路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惠河北路等一批主次干路建成通车,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5公里,道路同行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11.1%。新改扩道路长度201公里,其中:新建道路52公里,改建道路104公里,大中修道路45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652公里,?路长度181公里,比上年增加7公里。
★ 危旧房改造
危改工程继续推进,实施拆迁安置“五对接”,加快京棉二期、北三里屯等重点危改项目进程。全年危旧房改造投资27.2亿元;拆除房屋7.7万平方米,其中拆除危房2.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469户,安置居民2112户。绿化隔离地区的农民自住房和商品房竣工面积达到1031万平方米。
★ 环境保护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全年改造燃煤锅炉1117台,在全市率先实现直管公房采用清洁能源供暖。截至12月31日,奥体子站和农展馆子站监测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分别为227天和242天。平均每月降尘量(PSP)为12.5吨/平方公里,比上年同期减少0.5吨/平方公里;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PM10)为0.157毫克/立方米;工业废水达标率为79.0%。

★ 绿化
全区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治理工作,新增绿化面积246.1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5%。建成了世青赛景观大道等一批绿化精品工程。绿化隔离地区完成规划绿地任务的90%以上。第一道隔离带完成绿化面积1032.0亩,第二道隔离带完成绿化面积2128.5亩。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 环卫
全面推进环境建设。建成高安屯医疗废物处理厂、渗沥液处理厂,推进垃圾焚烧厂建设,周边环境逐步改善。全年清运垃圾102.4万吨,新建改建城市公厕38座。农村垃圾暴露问题基本解决。
六、功能区发展
●CBD功能区
CBD地区基本形成以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金融产业为主导、以咨询中介等高增值服务业为配套的产业体系,是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6.7亿元,利润总额138.8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收入和利润的65.3%和22.9%。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以及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是CBD地区的主要行业。CBD核心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8.2亿元,利润总额108.8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收入和利润的37.1%和17.9%。
●电子城功能区
电子城空间拓展和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形成以电子通信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聚集区,园区由生产基地逐步向国际化经营性总部基地转变。电子城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5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7亿元,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4.3亿元,增长43.3%。园区内集中了全区大部分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8.4亿元,占全区高技术制造业的82.5%。园区内的主导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94.4亿元,占园区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的1/2。
●奥运功能区
奥运功能区依托亚奥商圈,初步形成了以商务服务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发展潜力逐步显现。奥运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年奥运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7亿元;奥运森林公园建设投资6.1亿元,两项目投资额占到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14.5%。奥运功能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7亿元,利润总额459.4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和利润的21.0%和74.3%;其中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5亿元,利润总额458.6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收入和利润的21.2%和75.5%。功能区内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1.4亿元,占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的1/3;实现利润总额23.6亿元,利税总额36.6亿元,分别占24.6%和23.8%。
注释
1. 本公报中综合经济和行业发展两个部分中所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数据均为北京市统计局反馈的2006年度初步核算数据,正式数据以《2007年朝阳区统计年鉴》为准。
2. 本公报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均按现价计算。
3. 本公报中所有增长速度指标均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4. 本公报中如无特殊注明均为区域口径。
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6. 建筑业范围是指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具有建筑业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的所有建筑业法人单位。
7、由于统计方法制度的调整,交通运输业中公路客运量和公路货运周转量数据为2006年1-11月数据。
8. 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制发的统计报表制度,自2006年起房地产开发业和建筑业统计原则由注册地改为经营地。
9.现代服务业中未包括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10.文化创意产业部分为北京市统计局反馈的2006年1-11月数据。
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包括批发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和零售业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是指全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企业。
12. 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朝阳区财政局、商务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委员会、招生考试中心、文化委员会、卫生局、体育局、市政管理委员会、危旧房改造办公室、环境保护局、绿化局、环境和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