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会频繁与他人社会互动。捕获他人动作所传递的意图有助于理解他人行为目的,并据此调整自己行为反应,体现了人类的社会性。其中,社会性注意与社会交互信息是他人行为意图的重要载体。社会性注意指根据社会线索(眼睛注视、行走方向)将自身注意定向到他人注意焦点处,社会交互信息指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肢体动作所传递出的信息。对社会性注意与社会交互认知加工的研究可以加深对非言语交流与社会认知的理解。候选人在社会性注意与社会交互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研究成果,为“社会性注意受先天基因决定的模块所调制”这一论断提供了行为遗传学方面的证据,证明了社会性注意和非社会性注意既有相互分离的起源,也有相互促进的发展,进一步证明社会性注意和社会交互认知与个体自闭特质紧密关联,为利用社会性注意和社会交互行为及相关生理指标探测个体社会认知功能的水平提供了客观指标。
候选人主要采用心理物理学实验范式,结合行为遗传学和神经药理学方法,对社会性注意及社会交互认知的特异性加工进行了系统科学研究。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首次揭示生物运动线索可特异性地诱发反射性注意定向效应,证明了人类视觉注意系统对生物运动信号的内在敏感性。(2)揭示社会性注意与非社会性注意在神经机制上存在本质差异,支持人类大脑中存在一个特异于社会信息处理的“社会性注意探测器”。(3)首次发现眼睛注视与生物运动行走方向所诱发注意效应具有共同机制,从行为遗传学方面支持了“社会性注意受先天基因决定的模块所调制”论断,发现社会性注意能力与个体自闭特质存在相关。(4)首次证明时间知觉可作为社会交互认知的行为指标,并与个体自闭特质和神经内分泌过程密切关联,为在个体层面上探查对复杂社会交互的自动化加工提供了新的实验范式。(5)首次发现社会交互认知增大瞳孔反应,提示瞳孔有望作为筛查社会交互知觉异常人群的一种指标。候选人在社会性注意与社会交互认知领域的研究,重点阐明了社会性信息加工的特异性及其遗传性,特别是发现了社会性注意和社会交互认知能力与个体自闭特质的关联,这将进一步推动对社会性信息加工个体差异及异常检测研究,为这些指标在社会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Cognition、eLife等,并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临床机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