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A05-2024-Z013
项目名称中文阅读特异性认知机制的原创性理论构建
候选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候选人李兴珊 黄林洁琼 刘萍萍 药盼盼 卫蔚
项目简介    中文是15亿华人的母语,具有许多与西方文字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中文书写系统缺乏标记词边界的词间空格。这一特点造成中文阅读具有不同于西方语言的认知机理,例如读者如何进行词切分,及如何决定眼跳落点等。对这些理解中文阅读认知机理至关重要的基本问题,西方的阅读模型无法给出答案。然而,解决这些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理论上,有助于理解跨语言特异性及普遍性的认知机理。应用上,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阅读教育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启发更高效的人工智能领域中文加工的算法。 该项目在系统的、深入的、创新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创性的理论假设,解决了中文阅读中词切分和眼动控制认知机理的难题,并开创性地构建了中文阅读认知计算模型,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科学发现。第一,项目揭示了中文阅读中词切分的认知机理。在一系列实验研究的支撑下,项目团队提出中文阅读词切分的原创性理论,即“竞争激活”理论。该假设提出,注视点两侧知觉广度内的所有汉字激活可以组成的所有词汇,这些词汇相互竞争;当某个词在词汇竞争中胜出后,该词即被识别并同时完成了词切分。第二,项目阐明了中文阅读中眼动控制的认知机理。基于一系列实证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基于加工的眼动落点选择策略”假设。该假设认为,被试的眼跳落点选择与当前信息的加工程度有关,加工程度越高,眼跳幅度越大;反之,加工存在困难时,眼跳幅度减小。第三,项目构建了中文阅读的计算模型(CRM,Psychological Review)。该模型针对中文阅读的特点,做出了“词的切分和词的识别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一重要理论预期,成功拟合了中文阅读的重要发现,创造性地阐明了中文阅读词切分的认知机理的难题,突破了以往西方阅读模型无法很好地预测中文阅读的瓶颈。第四,本项目团队聚焦于不同书写系统的共性和特性,阐明了跨语言普遍性和特异性的认知机制的关系,为全面理解人类阅读认知过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界的正面评价,并被广泛引用,理论价值得到了认可。CRM揭示的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和新机制激发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一篇论文获得2012年度美国实验心理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并且候选人还受邀在第29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以及第二十二届欧洲国际眼动大会作特邀大会报告。

关 闭